国内最大上市钢企宝钢股份(600019.SH)在海外的首个生产基地预期进展如何?宝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邹继新在近日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的最新回应表明,宝钢沙特项目目前尚无具体开工和建成的确切节点。
邹继新谈及,自20世纪90年代起,宝钢就明确了产品出口占比10%以上的战略,通过国际市场来检验并倒逼产品质量的提升。而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宝钢股份更是将“国际化”作为一个独立部分加以强调,旨在加快海外事业的发展步伐。“如果一个企业无法走向国际,就不能称之为世界一流企业,充其量只能是国内一流。”
宝钢沙特项目是宝武系“走出去”迈出的重要一步。据了解,该项目启动于2021年5月,截至目前已逾4年时间。2023年5月1日,宝钢股份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下称“沙特阿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下称“PIF”)在沙特阿拉伯达兰正式签约,宣布共同在沙特阿拉伯建设全球首家绿色低碳全流程厚板工厂。2024年11月,合资公司沙特宝海正式注册成立。
根据此前披露,宝钢股份、沙特阿美、PIF各持有合资公司股权的50%、25%、25%。基地计划年产250万吨直接还原铁、166.7万吨钢、150万吨厚板,主要服务于中东北非地区的油气、造船、海工和建筑行业。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7月,沙特项目的出资方案生变,宝钢股份出资由原方案的164062.5万里亚尔或其他等值货币(折合约43750万美元,或约300475万元人民币)增加至10亿美元(折合约72.3亿元人民币)或其他等值货币,股权比例为50%。
宝钢股份彼时回应称,“主要因沙特近期启动了很多大型项目,融资环境发生变化,经出资方共同讨论后决定追加资本金,并引入其他融资渠道,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邹继新此次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沙特项目计划产能250万吨,初始投资预算40亿美元,投资强度是国内的3倍。“尽管沙特固定资产投资成本高,但其运行成本较低,这是我们投资的基本逻辑。”
其同时称,作为该项目目前正在推进的工作之一就是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方案。包括与OEM供应商就设备国产化、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分销比例等进行谈判,同时还在优化物流和施工方案。宝钢股份方面认为,当前投资预算在控制范围内,且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邹继新强调,在海外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宝钢股份“走出去”的同时,必须谨慎行事,避免盲目。
邹继新还透露,除了沙特项目,宝钢股份也在积极关注其他海外投资标的。目前与多家潜在合作方正在进行交流。主要的区域聚焦在东南亚、中亚、中东以及北非等地区。“未来,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深入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在海外建立区域性或全流程的产线,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内需疲软的情况下,近年来钢材出口对钢企的贡献率在提升,但这一途径同样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宝钢股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宝军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到,总体来看,今年1-7月我国钢材出口量达到超6800万吨,增长幅度为11.4%,主要增长方向集中在中东、中亚、东南亚和北非等新兴市场。其中,宝钢股份1-7月的出口量为483万吨,去年全年为607万吨,同比增长显著。
刘宝军强调了海外贸易能力的建设以及聚焦中高端产品,“我们会继续扩大产品的出口能力。尽管最终结果还需视大环境而定,但我们认为中高端出口保持在10%-12%的水平是可行的。”
刘宝军认为,未来的出口形势较为复杂,主要取决于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但其同时提到,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发展到现在,完全逆全球化是不可能的,发达国家在中高端钢铁方面的需求依然很大。“我们的取向硅钢出口占比达到25%,比例非常高。”
不过,中国钢企不得不直面的是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纠纷陡增。宝钢股份独立董事陈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国际贸易面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最大的挑战。
陈力援引“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数据指出,自2024年以来,全球针对中国钢铁产业发起贸易救济调查(不含反规避、复审案件)共计51起。针对钢铁产品的贸易摩擦案件激增(2024年新增案件36起,远远超过2021-2023年的总和)。其中,宝钢股份应诉贸易摩擦案件共计22起(含反规避、复审案件),上半年结案6起,目前仍有16起案件正在应诉中。
其建议,宝钢股份应继续在法律与合规框架下,结合外部协同与行业资源,形成系统化、差异化的应对机制,提升海外贸易的稳健性与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陈力系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律师,2023年被增选为宝钢股份独立董事。2年前的这一举措或许已经体现出宝钢股份对“国际化”挑战的高度重视。
今年上半年,宝钢股份营收为1513.72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79亿元,同比增加7.36%。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铁产量2371.4万吨,钢产量2573.1万吨,商品坯材销量2530.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