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8 22:10:10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AI驱动能源革命步入“深水区” 国资央企如何下好“一盘棋”?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27日电(记者沈寅飞)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实践中,国资央企布局人工智能有哪些战略考量?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在能源等高复杂场景中落地应用?怎样加强协同以破解数据治理和技术融合等瓶颈?

  近日,在《国资报告》杂志社、阿里云智能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十三期“现代新国企”研讨会上,业内人士聚焦绿色引领数智创新,共探“AI+能源”融合发展之道。他们认为,当前国资央企正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加速融合,围绕石油石化、核电、煤炭、电力、航运等领域,打造一批可复制、高价值的应用场景。而面对数据安全、成本压力、技术可靠性及算力瓶颈等多重难题,国有企业正通过跨领域协同合作主动破局,助力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迈向新阶段。

  国资央企成“AI+能源”融合的主力军

  一直以来,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其数字化转型是技术革新必然选择。而国资央企既是能源安全“压舱石”,也是数智化转型“国家队”,当前正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加速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史丹指出,当下人工智能热潮已深入垂直领域。全球能源转型总体放缓但区域分化,中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转型提速。“十五五”期间,化石能源仍是我国主体能源,需借AI技术提升其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而在传统能源转型领域,中央企业正在积极行动。中国船舶、中国石化、招商局集团外部董事吴献东表示,央企AI技术应用初显成效但仍处早期,能源行业AI应用虽落后军工领域,但凭借产业链完整、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能源化工行业与AI融合有望快速追赶。

  “煤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主体能源。面对‘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战略,必须依靠人工智能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中国煤炭科工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见中表示,煤炭行业已制定明确的技术路线图,“计划到2035年实现半自主化,2050年达到高自主化水平”。

  “‘AI+’的核心价值有三层:一是算法模型与应用场景深度耦合,二是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三是打破传统认知边界,推动能源全链路的系统性变革。”国家电投首席信息官、财务与资本部主任徐立红在分享中指出,只有当AI完成从技术应用到模式重构的深层革命,才能成为支撑能源战略的核心力量。

  据了解,在部分省份,一些国有企业也进行了相关实质性布局。如浙江省能源集团发布《浙能集团“人工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显示,其正在编制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人工智能专项,聚焦“生产运维、能源服务、经营管理、科技研发”四大赛道,全面覆盖生产、经营、管理各业务条线和火电、新能源、煤炭、油气等重点领域及沙戈荒大基地、深远海风电等特色场景,到2027年,形成“1+2+4+N”的人工智能总体布局。

  AI+能源从“单点试点”迈向“规模化落地”

  据了解,在“AI+能源”实践中,国资央企正围绕多领域打造可复制、高价值应用场景,推动AI规模化落地。

  如在油气勘探领域,AI应用不断拓展。中石化长城大模型达行业引领级水平,江汉油田钻井卡钻分析中,AI判断与专家判定高度一致;中国石油GeoEast系统应用AI后,国际招标中标率达70%-80%;招商局与中船合作的智能风帆系统,借AI识别风向实现340度风向利用,固定航线节油15%。

  在电力系统转型中,AI正发挥关键作用。2024年,南方电网AI负荷预测系统准确率从人工97.7%升至98.4%,春节期间提升0.59%;电力调度智能体让断面调控决策时间从分钟级缩至秒级,策略有效性超90%;广州调度故障预案生成智能体累计生成预案4700余个,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在核电领域,AI成为高质量建设运营与安全管控的关键支撑。如“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介绍,AI算法构建的全维度生产体系可自动捕捉文件技术疏漏,在单体项目的40万张图纸中,AI能自动筛查一致性偏差。

  在新能源领域,AI助力提质增效。如国家电投借AI气象预报+双驱动模型,使风光预测准确率提升10%,光储协同系统提升并网应用小时15%,无人机巡检降低运维成本40%,电力现货辅助决策系统覆盖24省。浙江能源则让AI渗透企业运营全链条,财务管理业务自动化流程超99%,招投标监管事件追溯时间从4小时缩至几分钟,作业安全领域实现海上人员轨迹跟踪,还研制7款能源生产服务机器人并推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所有这些智能化应用,都离不开强大、自主、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在AI与能源融合的实践战场上,国资央企发挥“主力军”作用,AI在提质增效与精细管理方面创造了多重价值,推动AI从“单点试点”走向“规模化落地”。

  共筑发展新未来:协同破局应对多重挑战

  然而,近年来,尽管人工智能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却仍面临数据安全、成本压力、技术可靠性及算力瓶颈等多重难题。接下去,国资央企应该如何主动破局,助力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迈向新阶段?

  “任何能源行业的改革转型,都要避免能源成本大幅上升,否则就会引发损失而物极必反。”史丹认为,企业必须找到能源转型最低成本的路径,通过政策组合确保平衡发展。在“十五五”期间,要稳定能源供应,坚守能源安全,避免能源成本大幅上升,保证绿色增长,并建设新型能源体制。

  刘见中表示,行业存在原始数据量大但有效数据不足的情况,煤矿井下数据可信精准、数据孤岛、装备与智慧大脑具身智能等问题待解。未来应推动行业大模型与专业机理模型融合,推进智慧大脑与具身智能研发应用。

  “能否提升安全质量?能否实现降本增效?能否沉淀经验?现在部分场景还存在应用浅层化问题,数据价值未能充分释放。”王鑫认为,AI需通过安全质量、降本增效、经验沉淀“三把尺子”考验。

  此外,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当前能源生产领域大模型仍处于探索阶段,技术融合深度仍有待提升,技术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更高,标准体系也亟待完善。突破上述瓶颈需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国资央企应与科技企业共创数字生态,共同推动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

  据悉,会上,由国资报告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阿里云智能集团联合发起的“AI+能源”高价值场景发展研究课题正式启动。该课题聚焦能源领域科学发现、智能调度、安全生产、设备运维、绿色低碳等关键场景,将构建国内首个覆盖能源全产业链的“AI+能源”高价值场景体系,助力能源革命与数字中国建设,加速“AI+能源”规模化应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