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券商上半年业绩陆续出炉。结合已发布的券商中期业绩数据以及机构的预测分析,上市券商大概率将交出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中考”答卷。
上市券商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回暖带来的行业性机遇。从主营业务来看,自营业务无疑是驱动部分券商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不过,不同券商在投资能力、风险控制及策略上差异较大,这也是导致券商之间业绩出现分化的重要因素。财富管理业务则延续修复态势,随着投资者信心回升,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销售回暖,叠加基金投顾业务规模扩张,头部券商与具备特色服务能力的中小券商财富管理收入均实现同比显著增长。投行业务方面,虽未出现爆发式增长,但呈现企稳态势,债券承销业务对业绩的支撑更为明显。资管业务方面,资管规模实现小幅上涨,但在去通道、转向主动管理的转型进程中,业绩表现相对承压。
笔者认为,当前证券行业竞争生态不是头部机构与中小券商之间的简单分层,而是各类券商基于战略定位和能力禀赋,逐步实现业绩差异化增长。从券商中期业绩表现来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小券商业绩弹性凸显。从已披露的数据看,不同规模券商的业绩表现呈现明显差异,大型券商依旧表现稳健;部分中小券商则展现出更强的业绩弹性。这种反差缘于不同业绩基数和经营策略:中小券商业绩基数相对较小,在市场回暖周期中增势更明显。同时,中小券商经营策略更灵活,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捕捉细分市场机遇。
第二,科技赋能成效显现。多家券商在中报中对科技赋能着墨较多,数字化转型成果逐渐体现在业绩中,科技投入的“产出转化”路径愈发清晰。上半年,多家券商将其财富管理业务增长归因于深化科技金融转型战略,通过大数据分析引擎构建客户分层模型,精准匹配服务与需求,有效提升了客户黏性。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改变券商的传统业务模式,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改善了客户体验,提高了服务效率。科技投入的差异也在加剧行业分化。科技实力强的券商能够更快响应市场变化,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第三,业务结构优化,净资产收益率(ROE)提升。上半年,一些券商在保持或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也同步提升。总体来看,轻资本业务占比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改善、成本控制能力增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券商净资产收益率的改善。此外,在证监会最新发布实施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中,明确提升了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加分力度,引导券商坚持集约型的发展方向、提升经营效率。
券商亮眼的中期业绩,折射出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头部券商凭借其雄厚的综合实力和资源禀赋,持续巩固规模优势;另一方面,灵活应变的中小券商则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特色业务布局,实现了快速增长。在建设现代化投资银行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券商,以提升我国证券行业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需要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券商,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这种多元化发展格局,不仅有助于提升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将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