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钟国斌
三一重工、赛力斯、恒瑞医药……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密集赴港上市,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21日,今年以来共有17家A股公司完成“A+H”上市,超过2015年的15家,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持续火爆,年内IPO募资总额超2500亿港元,位居全球各交易所首位。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共有88只新股上市,较去年同期增加31家;IPO募资总额2508.8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6.90%。
记者梳理发现,“A+H”模式成为赴港上市主流。今年1月1日至11月21日,新增“A+H”上市公司17家。至此,“A+H”上市公司数量达167家。
从行业分布来看,17家A+H上市公司集中于科技和消费两大核心板块。宁德时代、蓝思科技、均胜电子、天岳先进等均属于科技板块,海天味业、恒瑞医药、安井食品等均属于消费板块。
从募资规模来看,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尤为突出。宁德时代港股募资总额达410.06亿港元,占据17家H股募资总额的三成。赛力斯、三一重工、恒瑞医药、三花智控、海天味业在港股市场募资总额均超100亿港元。仅6家头部企业合计募资总额便超过1000亿港元,占17家H股募资总额的近八成。
从上市表现来看,今年以来,赴港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上市首日表现稳健。17只新股中,有12只在上市首日实现上涨或平收。部分行业龙头出现了H股股价反超A股的情况。例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H股价格超过A股。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批A股公司在H股上市路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97家A股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材料。从行业分布来看,97家A股上市公司覆盖了医药生物、通信、食品饮料、汽车、机械设备等多个行业。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的身影,比如迈瑞医疗、牧原股份、立讯精密、领益制造等。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A+H”上市潮流是资本市场双向制度型开放深化与企业全球化发展需求深度契合的必然趋势,既凸显了香港作为跨境资本枢纽的独特价值,也反映出中国头部企业尤其是科技、高端制造领域企业,正主动通过双资本平台突破发展瓶颈。
“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生动实践。”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A股公司积极打造“A+H”双平台,是基于三重战略考量:首先,港股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为企业引入全球资本;其次,港股再融资机制灵活高效,可解决A股再融资趋紧的痛点;第三,国际投资者对优质企业的估值溢价,能有效提升企业价值。这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更助力企业从“中国品牌”向“全球品牌”跃升,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