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消费金融公司迎来半年报披露季。截至目前,已有蚂蚁消金、招联、马上消金、中原消金等2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披露了半年报数据。整体来看,绝大多数机构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行业业绩整体回暖。
从资产规模来看,2025年上半年,已披露半年报消费金融公司合计总资产达1.247万亿元,其中蚂蚁消金的资产规模依然独占鳌头,资产规模达3064.7亿元,是唯一的“3000亿俱乐部”成员。另一“千亿俱乐部”是招联,资产规模达到1577.22亿元,位居第二。其次到中银消金、兴业消金与中邮消金,分别为817.03亿元、815.39亿元、723.51亿元。不过,头部消金机构资产规模均较年初有所缩水。其中,蚂蚁消金资产规模较年初缩水2.32%,对此,蚂蚁消金的解释是,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消费场景提供金融服务,依托科技手段提升风控能力,使得营收、利润等核心业务数据保持稳健增长。总资产小幅下滑主要是受行业正常季节性波动影响,属于短期合理现象。
从净利润来看,招联、蚂蚁消金、马上消金依然稳居前三,分别为15.04亿元、14.6亿元、11.55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多家机构的净利润增速惊人。其中,兴业消金净利润为8.68亿元,同比增长213.36%,摘得消金2025年上半年增速之冠。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为6.33亿元,同比增长165.97%。小米消金、南银法巴消金的净利润同比也分别大增142.5%、97.36%。
从营收来看,蚂蚁消金、马上消金、招联位列前三,分别为100.04亿元、87.35亿元、78.99亿元。南银法巴消金、中原消金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公司。其中,南银法巴消金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33.75%。此外,中原消金营收为21.5亿元,其同比增长29.52%。值得注意的是,兴业消费金融在经历了去年营收、净利双降后,2025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增利不增收,营收45.6亿元,同比下滑12.1%。
“从已披露的半年业绩来看,消费金融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和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新阶段。”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来看,蚂蚁消费金融的迅速崛起在于其平台底蕴,背靠蚂蚁集团的庞大生态流量,科技风控能力以及与花呗、借呗的品牌整合与合规转型完成,资金来源在整合后也得以拓宽,就能够实现用户重启与规模快速回升。而老牌消金业绩好转,得益于其依托母行的资金支持、渠道协同和品牌信誉,在客群下沉与数字化转型中稳步推进,风控能力增强、资产质量上半年也在优化。
王蓬博认为,在宏观经济回暖、消费政策支持以及金融科技深化应用的背景下,多数机构资产质量改善、盈利能力增强,但市场竞争加剧、资金成本压力和监管趋严也促使机构在客群定位、风控模型和场景融合上加速创新,行业整体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期。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25年上半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呈现出较好的增长韧性,一方面,持牌消金公司在面临2024年的盘整过后,商业模式、客群策略均有所优化,抵御风险能力有所加强;另一方面,2025年以来各类促进消费、提升额度的政策利好为持牌消金的发展带来了优良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