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以来,下调存款利率的地方中小银行队伍持续扩大。9月25日,河南洛阳农商行、洛宁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范围覆盖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和各期限定期存款等产品,最高降幅达35个基点(BP)。
与此同时,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基层零售客户经理处获悉,近期零售存款的流失较为明显。而做好财富管理,以做大管理客户资产规模(AUM)来减缓存款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众多银行当前主要策略。
从“比价效应”上看,年化收益率接近2%至3%的现金管理类、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以及混合型、股票型基金产品的可观表现,也让不少银行客户改变投资思路,纷纷买入。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补降”
近期,为缓解净息差压力、紧跟大中型银行步伐,一批地方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陆续进入“1字头”时代。
9月25日,河南省多家农商银行同日发布调整存款利率的公告。此前,“补降”存款利率的银行还有一批,证券时报记者据公开信息梳理,揭阳农商行、河南农商行、上海华瑞银行、嵩县农商行等位于广东、上海、河南、云南等地的农商银行或村镇银行,以及个别民营银行近日均宣布下调活期、定期和通知存款的利率。
此番,也是今年5月中下旬国有大行等全国性银行掀起新一轮“降息潮”以来,相关动作陆续传导至地方中小银行。此举目的是缓解负债端压力,减轻净息差持续缩窄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未来趋势看,存款利率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对居民来说,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投资能力、风险偏好,更好地平衡收益和风险。而中小银行需摆脱对高息存款的依赖,打造差异化产品与服务体系,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部分银行零售存款流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存款利率创下新低,面对产品之间的利率差,有不少储户选择将到期的定期存款转入其他资管产品中。一些基层网点零售客户经理表示,零售端存款有明显流失的现象。
“现在存款流失严重,主要表现在存款新客难营销,到期客户存款难续接。”一家股份行华东某分行负责零售业务的客户经理陈先生表示,三季度以来,其所在分行的零售存款增量较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大幅下降,下一阶段主要围绕着“稳存量、拓新增”两大方向去开展业务。
实际上,基层网点“稳存款”压力相对普遍。记者通过部分社交软件,搜索“存款冲时点”“存款冲量”等关键词发现,大量为了满足基层银行网点考核指标的资金掮客十分活跃。而此前监管部门已多次表态,此类“存款冲时点”属于违规行为。
零售端存款的增速也能反映部分银行面临的零售负债压力。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多家以零售业务见长的上市银行,零售存款增速明显放缓。
据证券时报记者测算,在股份行方面,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零售存款增速分别为5.43%和3.12%,较2024年同期增幅少增3.43个百分点和3.73个百分点。上市城商行增速放缓更甚,其中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和苏州银行,今年上半年零售存款增幅较2024年同期分别少增5.41、9.88、4.57和4.84个百分点。
发力财富管理应对冲击
面对零售存款流失,银行已纷纷行动起来做大财富管理。叠加近期资本市场回暖,一些含权理财或股票型基金已成为商业银行做大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抓手。
熊经理是一家股份行华东分行负责财富管理业务的主管,他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近期其所在分行的公募基金产品颇受欢迎,他管理的下属支行客户经理也会自发筛选一些指数类、混合类基金向客户营销;与此同时,总行扩容了重点基金池,以额外增加中收的形式给分行做激励。
银行理财方面,熊经理还表示,一些客户存款到期后更愿意将存款转投现金管理类产品,一是风险相对较低,二是代销的现金类理财收益相对定期存款更具性价比。
证券时报记者此前获取的独家数据显示,今年8月,市场排名前列的理财公司再度获得资金净流入,规模继续增长。其中,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公司成存款“搬家”的主要承接方。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近期研判,零售端“固收+”和企业理财需求,被视为构成近期银行理财规模扩张的两个“超级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