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旺季已至,曾与蟹搭配了千百年“CP”的黄酒如今也迎来了新搭档。10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部分终端市场发现,伴随着大闸蟹消费旺季来临,黄酒消费市场也迎来小高潮。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传统黄酒产品外,黄酒企业推出的年轻化黄酒产品也成为了大闸蟹旺季的主角。此外,渠道商推出的自有品牌黄酒也同样瓜分着黄酒市场份额。
一面是大闸蟹带来的“市场流量密码”,另一面却是行业内外品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当下市场现状的背后,不仅受中国大闸蟹产业呈现规模化扩张态势的外在因素影响,同时也受黄酒行业持续扩容的内在因素影响。如今,当“大闸蟹+黄酒”这对儿老“CP”迎来新产品入局时,未来黄酒要如何挖掘更多消费新场景?
老“CP”新朋友
在位于宣武门的沃尔玛店内,大闸蟹已经被摆放在生鲜区域的核心位置。与大闸蟹相搭配的黄酒产品也迎来了消费小高潮。在黄酒产品销售专区,货架上摆放着包括古越龙山花雕酒、会稽山三年陈绍兴花雕酒等多款黄酒产品。
尽管在大闸蟹消费旺季,黄酒产品对应也会迎来销量增长已成为“惯例”,但今年黄酒消费市场却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与往年黄酒、花雕酒传统产品搭配大闸蟹食用不同的是,今年大闸蟹“CP”出现了年轻化的身影。近年来,黄酒头部企业会稽山、古越龙山率先发力年轻化产品。其中,会稽山于2024年推出了“一日一熏”气泡黄酒;古越龙山旗下状元红在2025年推出新品“冰雕气泡黄酒”,此外还推出了咖啡黄酒、青柠黄酒等产品。
针对旺季消费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分别登录会稽山天猫官方旗舰店、古越龙山天猫旗舰店查询发现,会稽山8度气泡黄酒(290ml×12瓶)产品已售超6000笔;古越龙山状元红8度气泡黄酒已售超400笔。而对比传统黄酒而言,上述两款气泡黄酒销量相对较高。
如果说古越龙山、会稽山推年轻化产品为今年“大闸蟹+黄酒”老“CP”注入新活力,那么渠道与餐饮品牌推出自有黄酒,则是让这对儿老“CP”遇到了新朋友。
右安门附近的盒马鲜生店内,与大闸蟹产品相匹配的便是盒马鲜生自有品牌产品“盒马臻五年绍兴花雕酒”。据了解,此前盒马曾推出两款黄酒产品分别为“螃友”“臻五年绍兴花雕酒”。盒马方面曾表示,“臻五年绍兴花雕酒”是盒马首款定位常规的黄酒产品。走访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在盒马鲜生多家门店均未找到“螃友”产品。
除渠道商外,北京商报记者在小红书App中获悉,松鹤楼推出“蟹中臻味”活动,其中松鹤楼定制产品“冬晴黄酒”优惠价58元/瓶,可在门店选购黄酒礼盒。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传统品牌加码推出年轻化新品,还是渠道与餐饮端入局,从一定程度上都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从品类层面来看,是共同做大黄酒品类市场的举措。但如何在竞争中能够真正抢占消费者心智,仍考验着口感、场景等多方面因素。
方兴未艾的市场
众多产品与业外品牌加码黄酒赛道的背后,不仅有大闸蟹消费市场火热带动的消费场景持续释放的外部原因所在,同时也有黄酒市场持续扩容所带来方兴未艾的存量市场空间。
作为黄酒产品销售的重要场景,大闸蟹消费旺季的来临,往往也预示着黄酒旺季的开始。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我国大闸蟹产量自2016年起整体呈上升趋势,至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年产量突破70亿只。这意味着,平均每位中国居民至少可以吃到4只大闸蟹。不仅如此,2020—2025年间,全国大闸蟹产业呈现规模化扩张态势,总产量从63.4万吨增长至8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1%,远高于淡水养殖业的整体增速(3.8%)。
业内人士指出,大闸蟹市场的增长为黄酒消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消费场景。但对于黄酒品牌而言,仅仅依托于外界因素引导旺季消费,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很难激活消费的内生动力。只有黄酒品牌拥有“造血能力”时,方能深度激活消费市场。
依托于大闸蟹市场近五年来持续扩容,使得众多品牌纷纷入局。而透过这样的外在因素不难发现,黄酒市场容量持续释放也吸引了不同类型的“玩家”以各自的方式入场,共同搅动了黄酒这池“春水”。
《2025—2030年中国黄酒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23年全国黄酒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达210亿元,同比增长2.1%;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不仅如此,2023年绍兴市出台《促进黄酒产业发展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市黄酒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目标。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下年轻消费群体追求低度微醺的背景下,黄酒产品因其适口度、低度化的特点更能贴近主流消费群体。当市场容量、人群基础均具备之下,便吸引众多品牌驻足。
消费场景如何重构?
市场扩容的背景下,产品创新不再是修修补补,而是围绕价值、场景、人群展开的系统性重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黄酒品牌需要解决“人”和“场景”的问题。如何满足更多年轻消费者需求,以及挖掘更多消费场景则变成品牌发力的重点。
事实上,近年来黄酒消费场景正寻求拓展,从传统的佐餐角色,升级为“生活方式的文化载体”。其中,在全国落地的“慢酒馆”,通过黄酒与咖啡、茶饮的跨界融合,创造了新的社交空间。
在慢酒馆店内,设有精品黄酒体验区、美酒咖啡区和高端黄酒品鉴等功能分区。其中,大众点评App上显示,该店菜单中,曾包括黄酒乳酸君、大象气泡酒酿、酒酿伯爵茶在内的多款产品均有黄酒的身影。而慢酒馆仅仅是黄酒企业布局体验式消费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古越龙山“慢酒馆”、女儿红“温渡酒馆”、状元红“小酒馆”、黄酒小镇“微醺舍”相继开业。其中,古越龙山·九加酒馆不仅出售江南和绍兴等特色美食,同时也出售啤酒、特色鸡尾酒以及古越龙山旗下陈年黄酒。
对此,中原基金大消费执行合伙人晋育锋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小酒馆最大作用在于其是一个直面C端渠道,酒企可以从中获得消费者数据、购买行为、产品偏好、品牌体验、口感反馈等大数据。
尽管通过小酒馆方式,黄酒打破了消费场景单一的“禁锢”,但如何让黄酒受更多年轻人青睐仍有一段路要走。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坦言,黄酒企业要与时代消费场景接轨,要能够直达年轻消费群体的内心,做到真正的年轻化,而非自己臆想的“年轻化”。
纵观目前市场,无论是气泡黄酒、咖啡黄酒,抑或果味黄酒,众多新品类的推出都是在走进年轻消费者。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指出,黄酒企业未来应加强品牌年轻化建设,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和渠道,如社交媒体营销、网红直播带货、跨界合作等,提升品牌在年轻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注重品牌文化的挖掘和传播,讲好品牌故事,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提升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