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新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上汽通用汽车别克GL8家族6月销售10576辆,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同比增长37.4%,获上半年MPV市场销量冠军。
GL8家族当下成绩增长,一方面在于上汽通用在国内MPV领域的长期积淀。
去年GL8第200万台下线,上汽通用提出MPV八大黄金准则,从驾乘舒适性、安全性能、续航能力等维度确立MPV造车新标准。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表示:“在整个MPV领域,我们的市占率不会低于20%”。目标将中国MPV市场容量从年销100万辆提升至150万甚至200万辆,而别克GL8将持续引领这一进程。
另一方面则在于新推出的GL8插混系列突出的性价比。尤其是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上市的GL8陆尚,以24.99万元的价格起售,填补了20万至30万元区间新能源MPV的市场空白。
别克GL8家族的销量爆发,以及上汽通用汽车终端销量的稳中有进,均表明企业通过产品矩阵升级与新能源技术突破的组合拳,正为行业转型释放强劲新动力。
“每三分钟就有一辆陆尚进入中国家庭”
数据显示,别克GL8家族中,GL8陆尚和GL8陆尊PHEV两款新能源MPV的1—6月销量占比约40%,是别克MPV增量的主要车型。
今年4月,GL8陆尚插混24.99万元起售,上市即交付。新车在大幅降低插混MPV上车门槛的同时,也拓宽了整个GL8插混系列的价格带——上市两周,大定破万;上市58天订单突破23000辆,每3分钟就有一台GL8陆尚进入中国家庭。6月26日,全新陆上公务舱配置升级焕新上市,22.99万元起,进一步扩大用户矩阵。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合资品牌的新能源产品矩阵中,别克GL8插混系列销量也达到排名第一,超过了如铂智3X、日产N7、大众ID.3等明星新能源产品,走在合资品牌新能源产品前列。
以GL8家族为先锋,上汽通用汽车的新能源转型还在提速。
今年2025别克品牌日上,别克又推出新的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同时也发布了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整车架构。
未来两年内,别克将实现新能源车型主力价位段的全覆盖。根据规划,在未来12个月内,上汽通用汽车将基于“逍遥”超级融合整车架构,为别克推出6款全新新能源车型。
按照上汽通用汽车产品规划,2025至2026年将累计推出10余款新能源产品,包括纯电车型与插电混动及增程车型,实现“新规划产品全面电动化”的承诺。
打破内卷困局,“目标是必须盈利”
上汽通用汽车6月终端销量48675辆,同比增长7.6%,新能源终端销量7832辆,同比增长13.2%。
在竞品普遍以降价换增量的市场环境下,今年第一季度,别克品牌平均成交价达到了21万元,甚至比去年高出了5万元;凯迪拉克在27万—28万元区间,并未下滑。
去年面对上升的经营压力和浮躁的市场环境,上汽通用汽车并没有选择妥协。
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汽通用做了许多事,主要体现在“提质、增效、降本”这三方面上。比如,提升项目开发速度、技术降本、调整内部决策机制、大刀阔斧组织架构改革等。
尤其在渠道建设方面,上汽通用主动调整方向,调控批发量、去库存,2024年去库存超20万辆,提升了渠道的健康度。今年,上汽通用将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继续推动经销商网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上汽通用汽车意识到,企业要想良性发展,就不能亏本赚吆喝。产品盈利,经销商盈利,才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目标是必须盈利。”卢晓表示。
在实际产品层面,上汽通用汽车意识到,必须回归到产品本身,才能创建新的增长点。
比如动力电池领域,与宁德时代合作有了900V+6C,充电倍率比主流的新势力还高。辅助驾驶同Momenta合作,全面部署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基于与Momenta的合作,别克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有路就能开,有位就能停”。
在安全方面,上汽通用汽车成为国内首批通过新国标检测要求的车企。其中,国标要求动力电池热蔓延试验标准自2026年7月开始,电池热失控后无热扩散、不起火不爆炸时间要求从五分钟提升到两小时,而上汽通用汽车则可以做到静置至少两周,企业标准远超新国标。在营销层面,别克采用更透明的价格模式,无论到哪家门店价格均保持统一。
面对质疑,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薛海涛曾说:“取消传统的价格谈判环节,以统一的价格销售车辆,提高服务的效率与透明度。其本质是车企希望锁定价格底线,直接剔除以往预留的降价空间,避免无休止的价格‘内卷’。”
在全新营销模式下,除了MPV销量不断增长,自2024年别克君越已经实现销量连续6个月百分比两位数同比增长。昂科威家族自去年第170万辆下线以来,仅用6个月时间就迎来第180万辆,实现半年10万辆的销售增速。
时代在变,造车的底层逻辑却不会变。好技术带来好产品。与供应链一起创造良性生态,并最终创造价值。展望未来,市场竞争必将愈发激烈,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正重塑行业格局。上汽通用汽车正打破行业内卷困局,向着“盈利增长”与“持续领航”的目标全速迈进,未来将持续为中国汽车市场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展现出合资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破局突围的决心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