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8 19:51:20 股吧网页版
MG4上市:看中国汽车品牌如何以“创新协同”破局全球化竞争
来源:上观新闻

  在全新 MG4 预售发布会后的专访现场,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的话语中始终透着一股对行业变革的敏锐洞察。这位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老兵”,正带领MG品牌以跨界协同为刃、以技术创新为甲,在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竞争中开辟新路径。

  跨界协同:打破行业边界的创新实践

  “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堪比‘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跨越’的深刻变革。”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的判断,点出了当下产业变革的核心。在全新MG4身上,这种变革体现为与OPPO深度合作的智行手车互联功能——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两个行业巨头五年协同的成果。

  回溯合作历程,双方打通了ICCOA系统,实现了手机与车机的无缝衔接。这种突破的意义在于,它跳出了传统汽车“闭门造车”的思维定式。正如俞经民所言:“十年前‘你好斑马’开启了智能网联化,今天与OPPO的合作,是智能座舱的第二次腾飞。”当行业还在比拼单一功能参数时,MG已意识到,用户需要的是跨设备、无感知的智能体验。这种开放姿态甚至引得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直言:“欢迎友商‘抄作业’,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这种跨界创新的底气,源于中国企业在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的双重积累。OPPO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to C能力、软件迭代经验,与上汽在汽车工程、安全标准上的深厚积淀形成互补。当西方车企仍在固守垂直整合模式时,中国品牌正以生态协同开辟新路径。

  技术突围:半固态电池背后的产业链力量

  全新MG4搭载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液体成分仅占5%,这一技术突破让业界瞩目。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的解读揭示了深层逻辑:“固态化是解决电池安全、续航、成本三大痛点的唯一选择。”这款电池的背后,是材料创新与整车协同的双重发力。

  不同于行业内单纯追求能量密度的做法,上汽清陶选择了更扎实的路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验证了技术可行性,第二代则聚焦正极材料创新,在安全性与能量密度间找到平衡。更关键的是,这种突破并非孤军奋战——没有上汽总院工程团队与清陶工程师的联合攻关,没有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的深度协同,这项技术产业化至少要推迟五年。

  这种“整车-零部件”协同模式,正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的独特优势。当国外企业还在依赖单一供应商时,中国已构建起从材料研发到整车应用的完整生态。李峥的自信并非空谈:“如果半固态电池有人能做成,那一定是我们。”这种底气,来自于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联动。

  品牌重构: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陈萃上任两个月的感触颇具代表性:“五年前外方强势,因为他们掌握技术和品牌话语权;现在MG能自主定义产品,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质变。”这种质变在全新MG4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雷神AI电混系统到Flyme Auto智能座舱,核心技术全部来自中国团队的自主研发。

  这种转变背后是产业链能力的全面提升。以上汽清陶为代表的零部件企业,不再是简单的供应商,而是技术创新的共同参与者;设计团队不再盲从西方审美,而是建立起自己的设计语言体系;营销端则跳出价格战,以“趣生活”文化吸引用户——MG正在构建一套完整的品牌价值体系。

  当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行业最需要的已不是规模扩张,而是像全新MG4这样的“质变型产品”。它证明中国品牌完全可以在技术创新、生态构建、文化输出等维度实现突破。正如俞经民所言:“市场需要的不是代步工具的妥协,而是能带来惊喜的产品。”

  在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十字路口,全新MG4的上市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一款新车的市场前景,更是中国汽车品牌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的进化之路。这条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当跨界协同成为常态、技术创新形成惯性、文化自信融入基因,中国汽车改写全球产业格局的那一天,已不再遥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