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被稳稳接住了一样!”近日,短道速滑奥运冠军王濛在驾驶荣威M7 DMH冲过飞坡挑战时,这位以"冰面稳定性"见长的体育名将给出M7 DMH这样的评价。这一场景发生在《新华汽车实验室》首期测试中,荣威M7不仅完成了AI智控底盘舒适挑战,更斩获行业首个国家级AI智控底盘舒适认证。这一认证的背后,是上汽二十余年技术积淀的集中爆发,也是荣威品牌在智能化赛道实现突破的关键标志。
从技术突破到强化体系
AI瞬控底盘理解起来其实不难,它将复杂的技术原理转化为了用户可直接感知的驾乘体验 ——过坎时没有生硬颠簸,过弯时车身不晃,急刹时不会“点头”,长途乘坐不易晕车。这种舒适体验的背后,是整套系统将AI算法、预瞄感知、毫秒级阻尼调节等复杂技术环节整合为一个协同运转的整体,用户无需了解技术细节,只需通过日常驾驶就能直观感受到“稳”与“舒适”,仿佛只是底盘“天生就好开”。
但看似是单一技术的应用,实则是上汽全产业链技术整合能力的缩影。这套系统实现了10毫秒级响应速度,能实时适应路况,自动调整悬架软硬。如在过弯时通过预瞄摄像头提前识别路况,配合AI算法完成每秒200次的悬架软硬调节——这种"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能力,打破了传统底盘"舒适性与操控性二选一"的行业困境。而支撑这一突破的,是上汽在底盘领域长达十余年的自主研发历程。
早在2010年,上汽便启动了电控减振器的国产化攻关,彼时该技术完全被德国博世、大陆等企业垄断,一套CDC系统成本高达上万元。通过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机构组建攻关团队,上汽逐步突破磁流变液配方、电磁线圈设计等核心技术,最终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如今荣威M7 DMH搭载的mCDC电磁悬挂,不仅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60%,相关技术已申请8项发明专利和2份实用新型专利,真正实现了"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
这种技术突破绝非偶然。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首个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上汽在动力系统、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构建了完整的技术矩阵。荣威M7搭载的DMH6.0超级混动系统,其发动机热效率达48.1%,背后是25项减摩擦技术的积累;而AI瞬控底盘与智驾系统的协同,依托的是上汽自研的"中央大脑"计算平台,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荣威M7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向上关键支点
对于荣威品牌而言,M7 DMH的登场恰逢其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突破50%的行业转折点上,自主品牌普遍面临"技术同质化"的挑战。根据JD POWER 数据显示,2024年10-15万元级混动车型中,有72%的产品核心配置高度重合,消费者陷入"选择困难"的背后,是品牌辨识度的集体弱化。荣威M7 DMH以AI瞬控底盘为差异化支点,正是要在红海市场中开辟技术驱动的新赛道。
这种战略意图在产品定价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同级车型还在比拼续航里程与屏幕尺寸时,荣威M7将普遍30万级车型搭载的CDC+预瞄技术叠加AI技术下放到10万级市场,这种"技术平权"的策略,精准切中了主流消费群体对"高端技术大众化"的需求。从市场反馈来看,这种定位已初见成效。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荣威M7 DMH正在重塑品牌的技术形象。长期以来,荣威在消费者心智中以"性价比"为标签,而荣威M7通过国家级认证的背书,向市场传递出"技术实力派"的新认知,为品牌后续产品矩阵提供溢价支撑。
技术普惠重构市场
荣威M7的市场预期,本质上是对"技术普惠"商业模式的验证。当前10-15万元级混动市场,正陷入"价格战"与"配置内卷"的双重困局,部分品牌为控制成本,甚至在底盘结构、安全配置等核心领域进行减配,既背离了混动车型的技术初衷,也让消费者陷入“低价难寻好车”的选择困境。而荣威M7的破局思路在于,通过自研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高效集成,坚守性能、安全等核心底线,更将以往更高价位车型才有的技术配置下探至该区间,真正实现了“以更亲民的价格,让用户享受到更优质的技术体验”,为行业跳出“低价减配”的恶性竞争循环提供了一条“技术普惠”的新路径。
从细分市场格局来看,荣威M7的入局将加速市场分化。业内人士表示,该区间消费者对"舒适性"的关注度已从2022年的18%跃升至2024年的32%,其中"底盘表现"成为第二大购车决策因素。荣威M7凭借AI瞬控底盘形成的差异化优势,有望在年销超200万辆的10-15万元家庭用车市场中抢占10%以上的份额,成为继朗逸、卡罗拉之后的新主流选择。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种技术下沉正在推动整个行业的价值升级。当10万级车型开始配备过去只在豪华车上出现的智能底盘,消费者对"好车"的评价标准将被重新定义。随着荣威M7 DMH即将正式上市交付,市场将给出最终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款车所承载的技术突破与品牌底气,已经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竞争写下了新的注脚。
在这场以技术为核心的较量中,像上汽这样拥有深厚积淀的企业,正通过一个个类似荣威M7 DMH的产品,逐步构建起属于中国汽车品牌的技术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