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9月17日电(李一帆)9月15日晚,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首款量产车型L7迎来全国首秀。这款被寄予厚望的C级轿车,携激光雷达、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高通8775芯片,以及一套“超级增程”系统入场,剑指20万-30万元这一竞争最为白热化的市场区间。
在此之前, “至境”陆续发布五张致敬海报,致敬对象包括奔驰、理想、鸿蒙智行、小米、特斯拉等。上汽通用副总经理薛海涛在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表示:“过去三年,别克经历了发展的最低谷,我们开始认识到与对手之间的差距。别克至境L7的‘致敬’系列正是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的想法——致敬行业友商,人家能够做得好,说明在某些层面上我们正视了差距。而今天,别克的新时代来了。”
慢积累,快落地
以敬畏之心学习,以竞合之态共进。别克推出“至境”新能源品牌,可以说是一场效率上的突破,改变了以往合资品牌推新慢的节奏,真正跑出了“加速度”。
今年4月,别克在上海车展上发布“至境”品牌,不仅以全新设计摆脱了传统合资品牌的固有形象,更成为别克迈向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关键一步。之后,别克快速推出了“逍遥”超级融合架构、“真龙”增程系统,以及逍遥智行等技术。只用了不到五个月,首款量产车型至境L7就正式亮相,计划在9月28日上市。别克方面还表示,未来8个月将推出5款新能源新车,覆盖轿车、SUV和MPV全品类。
这样的速度,背后其实是“慢就是快”的理念。“为什么我们能这么快推出逍遥架构和至境L7?其实是因为我们多年的技术积累,比如增程系统、电子架构、智能化的研发,包括中央计算单元都是自己研发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曾瑜在采访中说,“正是有了这些自研架构作基础,才能做出这么好的‘一道菜’。”
能让技术快速落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用总部对中国团队更加信任和放权。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上汽通用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盈利。曾瑜透露,8月份团队去美国开会时,通用高层对上汽通用2024年和近段时间的成绩“非常惊讶”“完全认可”。
在与通用总部的交流中,薛海涛聊到了中美汽车市场的不同,比如美国买电动车的用户平均年龄56岁,用车场景也比较单一,跟中国市场差别很大。薛海涛的分享也让通用高层更理解了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和营销方式,曾瑜在采访中透露了一个细节:“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通用汽车总裁马克·罗伊斯都非常认真地做笔记。”
王晨东也说,这次北美董事会传递出一个关键词,就是“信任”,“他们非常认可中国团队的产品思路和本地打法”。正因为这样,未来不只是别克和至境,包括凯迪拉克在内的更多产品,都会把定义和开发放到中国来做。“总部已经把所有产品的‘开发权、定义权、决策权’都交给了上汽通用团队。”
薛海涛透露,现在上汽通用每周都会跟美国开一次会,沟通比以前频繁得多,近两个月还会有通用总部的高管来中国交流。两边节奏越来越同步,中国团队的自主权和效率也明显提高了。这一切背后,是上汽通用整个架构的调整和升级。
不跟风,不“内卷”
美国总部之所以愿意将通用在中国的战略交由上汽通用主导,并给予充分信任,背后也是基于上汽通用清晰且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规划能力。
首先,在品牌定位方面,面对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纷纷布局10-20万元价位新能源车型的局面,别克至境却明确将自身定位于20-30万元的高端新能源区间,并未盲目跟进“以价换量”的普遍策略。薛海涛对此解释道:“别克品牌自进入中国市场起,首款量产车新世纪就定价三十多万元,没有走过低端路线。在当前环境下,如果只为短期销量而推出低成本车型,从长远看并不利于品牌建设。我们希望以真正的技术支撑更好的产品体验。”
他进一步指出,许多新势力品牌已将产品定价推升至50万、80万甚至100万元级别,展现出中国车企的技术底气和自信。别克作为拥有百年积淀的品牌,依托泛亚这一国内最早成立的研发中心,具备扎实的研发实力与技术积累。“补齐新能源与智能化的短板,发挥底盘、发动机、电池等技术长板的基础上,凭借强大的团队、深厚的造车底蕴以及优秀的品质操控,我们有信心与新势力品牌正面竞争,真正把高端新能源市场做好。”
其次,在产品层面,至境品牌同样选择差异化路径。其首款量产车并未追随市场主流推出增程SUV,而是定位增程旗舰轿车。尽管增程SUV市场热度更高,但薛海涛道出了背后的思考:“当前增程SUV市场的确是主流,月销1万辆、2万辆以上的新能源车基本都是增程车型,但也从侧面说明SUV市场的竞争已非常激烈。而增程轿车市场仍存在空白,这并非消费者没有需求,而是多数品牌认为轿车市场挑战更大。正因如此,我们希望把握这一机遇,为消费者提供燃油车和纯电车之外新的选择,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可以说,无论是品牌的高端化站位,还是产品上切入增程轿车这一相对蓝海的市场,至境品牌与首款车型L7都体现出避免同质化竞争、聚焦长远价值的战略思维,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破痛点,开新局
要真正填补增程轿车市场的空白并非易事,关键在于如何做出差异化价值。
薛海涛坦言,团队深入思考了“如何做好增程”,“很多人以为增程技术简单,但要想真正做到高品质体验其实很难”。为此,别克购买了市场上几乎所有增程车型进行对标分析,并开展了大量用户调研。调研中他们发现两大核心痛点,一是亏电状态下车辆加速表现明显下降,反应迟滞,部分车企试图通过加大电池容量缓解问题,但这种方式显然不可持续;二是增程器启动时噪声较大,影响车内静谧性和舒适感,这也成为很多用户对增程方案犹豫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痛点,至境L7搭载了专为增程系统最新开发的1.5T阿凡达发动机,匹配奥特能电池与高性能电驱系统,实现了满电0-100km/h加速5.9秒,80-120km/h超车加速3.8秒,即便在亏电状态下差异也小于0.1秒;并且在噪声控制方面,发动机介入噪声低于0.5分贝,真正实现了“无感介入”。此外,至境L7还特别注重整车静谧性提升,其无框车门专门配备了双层夹胶玻璃,以增强隔音和静音效果。
在完善增程体验的同时,至境L7也在智能化方面积极补强短板。新车率先搭载别克“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并全球首发了基于端到端强化学习的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提供包含城市NOA、“不停车一键泊入”等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
王晨东提到,与Momenta长达四年的合作中,双方理念高度一致,尤其在安全定义和系统整合层面深度融合。R6大模型不仅在算法层面实现数倍甚至十倍于R5的提升,更与整车的底盘、转向及控制系统做了深度耦合,“Momenta也希望将最先进的技术落地于至境L7这样可靠的产品平台,提供既安全又流畅的驾乘体验,实现强强联合、一炮打响”。
因此,从产品力来看,至境L7的定位既避免了陷入价格战,又通过越级配置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以此切入中大型新能源轿车市场。
对于市场表现,薛海涛保持了务实的态度:“在20-30万元价格区间,我希望至境L7能够真正进入用户的购车清单,并且是排在前面的选择。我们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测出市场反馈到底如何,并在9月28日公布我们的‘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