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过去的9月份,真的是太卷了,中国品牌发布了这么多的新车。对于想在9月份买车的用户来说,选择这么多,他们就(会)更加纠结。”9月24日,在全新领克08 EM-P上市发布会上,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钘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打趣道。
“金九银十”是车市全年冲量的关键节点,已成行业共识。而2025年的9月尤为特殊,超过30家品牌重兵押注,40余款新车型密集登场,将这场旺季竞争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面对这个史无前例的“最忙九月”,包括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跨国品牌在内的诸多车企集体发力,在各价格区间与产品配置上短兵相接,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向记者分析道,汽车市场历来有两大核心促销手段:一是通过改款、换代等新品发布刺激消费;二是价格营销,二者均为提升销量的传统有效策略。“当前9月超30款新车密集上市,本质还是多重因素叠加下的行业规律性动作。”
“从时间节点看,这是2025年成都国际车展后的常态化市场落地。车展作为产品集中亮相的窗口,会后往往伴随量产车型的市场化投放,车企借此延续消费者对新品的关注度 ‘保鲜期’,最大化转化车展期间积累的市场热度。”颜景辉进一步解释道,“从消费周期看,‘金九银十’传统的销售旺季与国庆假日经济形成双重利好。历年数据显示,国庆长假是汽车消费旺季,车企选择9月中下旬集中推新,可精准衔接假期消费高峰,提前抢占市场份额。”
车市“金九”鏖战正酣
2025年9月的车市,已成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新势力三大阵营的重兵竞技场。纯电、增程与燃油技术路线并行发力,推动市场进入供给多元、短兵相接的全面竞争新阶段。
记者注意到,AUDI新品牌首款车型奥迪E5 Sportback在9月16日正式上市。对此,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直言:“奥迪E5 Sportback是AUDI新品牌的首款车型。它绝不仅是一款车,更是一份宣言:无须在德系工程技术传承与中国前沿数字创新之间再作妥协。”
相关数据显示,奥迪E5 Sportback上市30分钟订单破10153辆。在9月17日的媒体沟通会上,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更是直言,订单数据超出了预期。
自主品牌方面,领克在9月8日和24日就召开了两场发布会,分别带来了领克10 EM-P、全新领克08 EM-P。
记者同时注意到,在9月车市的“新品热潮”中,造车新势力阵营同样动作频频。以蔚来汽车为例,其在9月20日的“2025蔚来日”上,正式发布了全场景科技旗舰SUV全新ES8。
当然,车市这场“金九”盛宴的参与者远不止上述提到的几家,还有大批来自合资、自主阵营的车企同步发力,覆盖从燃油、混动到纯电的多种动力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市场选择。
“从政策与年度目标看,车企存在明显的时间窗口紧迫感。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将于2025年年底到期,2026年起将减半征收,车企希望通过新品吸引消费者赶在政策红利窗口期购车;另一方面,每年四季度是年度销量冲刺的关键阶段,将新品投放提前至9月,可为本年度最后三个月的销量爬坡预留充足时间,缓解年度目标压力。”颜景辉说道。
对于多家汽车品牌集中发布新车,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向记者分析道,由于新能源购置税2026年起退坡,2025年四季度新能源车销量有望冲高,因此各车企9月起频发新车型或旨在于四季度争夺更多市场份额。“消费者对于购置税与补贴政策变化的预期有望促进年底前密集下单,因此持币待购心理在今年四季度对于市场需求的影响不会太大。”
技术配置“竞赛”升级
当琳琅满目的新车涌入市场,在智能化、续航、配置的比拼也日趋白热化。从技术维度看,这一轮新车潮不仅体现出“量”的集中爆发,更呈现出明确的技术集中趋势与共性突破。
比如奥迪E5 Sportback的智能座舱,全新AUDI OS操作系统搭载高通骁龙8295车规级芯片。在辅助驾驶上,奥迪是首个与中国顶尖科技公司Momenta达成深度合作的豪华汽车品牌,双方共同开发行业首个“德系Driving DNA+端到端飞轮大模型”方案,全面覆盖城市、高速与泊车场景。
据悉,领克10 EM-P全系标配智电四驱系统和激光雷达,在轿车中率先搭载英伟达Thor辅助驾驶芯片,支持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7方案,搭载LYNK Flyme Auto 2智能座舱系统。
杨菁告诉记者,各车企及旗下品牌会在这个阶段持续发力提升销量表现,从而保持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信心。“但在‘反内卷’的大背景下,恶性价格竞争与激进营销策略或产生反噬,因而在配置和技术方面竞争、‘加量不加价’成为这一阶段车企偏好的竞争策略。”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竞品林立的环境下,消费者如何做出选择?无论是燃油车还是各类新能源车型,包括混动等不同形式的产品,各大品牌在各显其能。”颜景辉表示,“从竞争核心来看,想要实现差异化突破,一方面要在智能创新与智能化配置上形成鲜明特色,以此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表现;另一方面,除了产品本身,服务能力也是关键一环。当然,那些品牌力本身就很强的企业,在这两方面往往具备天然优势,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主动权。”
价格策略仍是破局关键
“一款产品成功不仅是产品本身,定价也十分关键。定价不能只基于我们自己的想法,更多要结合大市场环境、用户需求以及竞争环境,做综合考量。对领克来说,我们在整个大集团定位高端品牌。所以我们也很清晰:领克应该卖出什么样的价格。但是,要保证产品必须在价值上高于这个价格。这样才能做到品价比,才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9月9日,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极氪科技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向记者如是说道。
领克10 EM-P上市当天,其限时优惠价16.38万元起。“我们所有的产品定价,肯定是要基于有利润,我们不会造没有利润的车。特别是领克,我们不能亏本造车。”林杰直言,“现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已经纷纷放下身段。我们希望领克定价要一步到位,要精准、长效一些,尽可能减少定价后的降价波动,减少给用户带来抱怨跟不满。”
奥迪E5 Sportback的臻享价23.59万元起,并享万元保险现金权益。宋斐明也表示:“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这样一个价位上,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看到有很多不同的品牌,都在这个价位区间有这样的车型,还有一些品牌定价更低。但我相信用户只要试驾了这款车,就能够感受到它带来的极致驾驶体验和它所传承的德系汽车工艺。所以我认为,价格不会成为阻碍用户下单的因素,车本身的品质、可靠性和品牌力都会成为吸引大家的点。”
杨菁向记者分析道,从这两年整体消费市场的走向来看,“性价比”和“情绪消费”成为趋势,而消费的个性化属性在不断增强。过去几年,从“卷价格”到“卷配置”,很多车企在试图用“性价比”打动消费者的同时牺牲了利润。下一阶段汽车品牌竞争的重点或在于对目标客群的精准定义,以及围绕其需求偏好打造产品、营销策略和服务体系的能力。
“不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近期上市的各类型新车,都在针对各自的目标客户展开激烈角逐。无论是大六座SUV、MPV,还是轿车或Crossover等不同品类,都已成为品牌争夺市场份额的‘战场’。”颜景辉直言,“随着四季度来临,各大品牌为冲刺年度销量目标,已正式打响年终收官决战。至于价格层面,市场各方应保持理性与克制,避免出现非理性的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