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
·中国华能7月10日宣布,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下线。
·包钢股份、北方稀土双双宣布进一步上调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
上证精选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民政部联合商务部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启动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2月,主题为“惠老助老、品质生活”。
·自然资源部于10日发布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其中大中型25处。今年上半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资金66.93亿元,同比增长了23.9%,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7月10日发布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至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7月10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上海城市空间治理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暨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开展城市空间治理大模型研发。集中研发具备知识检索、时空理解能力,架构可扩展、模型可插拔的云宇星空行业基座大模型。
·中国华能7月10日宣布,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下线,单机功率17兆瓦,标志着我国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7月10日,马斯克旗下公司xAI正式发布Grok 4,并称其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支持长达256k token的上下文处理,允许进行复杂文档分析与记忆性任务处理,在所有学科都能达到博士级别的水平。
上证聚焦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启幕全球AI治理合作路径加快推进
7月1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筹备进展情况。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表示,将推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建设,联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中国开发者网络、开源中国等机构,在大会上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
招商证券表示,国内AI龙头企业和大模型产品围绕核心技术攻坚和产业场景落地两条主线持续发力。互联网大厂以“多模态能力+跨行业应用”为发展目标,不断扩增大模型的产业落地场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城证券表示,智算中心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能够为快速增长的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提供基础支撑,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驱动下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AI硬件、算力服务、模型应用等产业链重要环节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智算中心产业生态将加速形成,持续看好AIDC产业链投资机会。
产业情报
7月10日,稀土永磁板块盘中震荡拉升,北方稀土涨停,盛和资源、九菱科技、中国稀土涨超5%。
同日晚间,北方稀土、包钢股份双双发布公告,提高了第三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
据两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19109元/吨(干量,REO=50%),REO(稀土氧化物)每增减1%、不含税价格增减382.18元/吨。据计算,该价格环比提升1.5%。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当前处于板块行情第二阶段,静待内外盘涨价共振。由于2025年2月以来稀土商品价格到目前涨幅不大,因此板块整体是缓慢向上。但随着后续海外补库需求传导叠加国内新能源汽车旺季来临,稀土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带动板块向第三阶段过渡(即商品价格、股价共振上行)。随着稀土价格中枢抬升,国内稀土磁材企业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击,优选资源、磁材端龙头企业。
公告快递
○光华科技等上半年业绩预增
光华科技预计实现净利润5100万至5800万元,同比增长375.05%至440.26%。公司持续加大专用化品板块业务的拓展力度,突破行业重点标杆客户,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化学试剂及PCB化学品领域的领先优势。
飞荣达预计实现净利润1.55亿至1.7亿元,同比增长103.95%至123.69%。公司通信领域相关业务开展顺利,整体销售收入以及盈利能力均增长。其中,AI服务器散热相关业务与部分重要客户的合作有序推进中,营业收入显著增长。
东阳光预计实现净利润5.83亿至6.63亿元,同比增长157.48%至192.81%。公司加速在智算中心液冷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一方面,与中际旭创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整合资源,打造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完整生态体系;另一方面,公司携手智元机器人及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合作方,共同成立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机器人子公司。
中国重工预计实现净利润15亿至1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公司发挥主建船型批量建造优势,强化精益管理,深化成本管控,提升效率效益,民船产品交付数量大幅增加,营业收入相应增长,经营业绩同比明显提升。
中国船舶预计实现净利润28亿至31亿元,同比增加98.25%至119.49%。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
天保基建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0万元至1.3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581.80%至2329.27%。因公司全资子公司住宅项目于一季度冲回土地增值税金额1.7亿元,对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为1.7亿元,使得公司本期业绩同向大幅上升。
资金观潮
○近一个月来港股主题ETF吸金320多亿元
据Choice测算,最近1个月来,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合计超过320亿元。其中,港股创新药、科技、红利等领域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具体来看,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额为38.36亿元,广发港股通非银ETF净申购额为32.64亿元,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额为28.31亿元。此外,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净申购额均超过20亿元。
当前公募也在加大港股布局力度。仅7月以来,就有9只港股主题基金上报,包括富国恒指港股通ETF联接基金、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ETF、浦银安盛港股通消费混合基金等。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港股市场增量资金驱动特征明显,从互联网、新消费、红利,到创新药,越来越多港股优质资产被全球资本所挖掘,投资者也将目光看向了港股。从机构投资者看,年金和养老金从2024年开始提升港股ETF的配置资金。随着境内资本的港股定价权提升,港股有望逐步迎来估值体系的重塑。目前,对比全球主要市场估值水平,在港股市场ROE有望回升背景下,目前恒生指数PB估值在1.1倍左右,处于相对偏低的位置,意味着港股市场未来或仍有整体性机会。
○2机构席位买入晶澳科技
7月10日,晶澳科技获2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1.55亿元,占全天成交总额的6.31%。
国联民生表示,公司电池产线已完成由P型向N型的技术路线切换,高性能产能结构应对供给侧调整过程中的行业竞争压力。2025年初,公司发布DeepBlue 5.0新品组件,功率达670W,效率达24.8%,双面率达85%,可适应极寒、高原、干热、沙尘、湿热海洋等复杂电站环境,进一步完善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进一步扩大海外产能布局,除东南亚产线外,加速推进阿曼年产6GW电池、3GW组件产线建设,公司规划于2026年一季度投产,全球战略布局有望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