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13日电(王媛媛)13日,商务部加码稀土出口管制以及包钢股份、北方稀土两大稀土巨头再度宣布提价的背景下,稀土永磁概念股持续暴涨。其中,九菱科技涨28%,银河磁体、新莱福、惠城环保涨20%;金力永磁、三川智慧、中科磁业涨逾10%,中国稀土、北方稀土、华宏科技、有研新材、中色股份等10%涨幅涨停。
值得关注的是,北方稀土此前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1亿元到15.7亿元,同比增长272.54%到287.34%。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收盘,公司股价报57.73元/股,总市值约为2086亿元,今年以来股价累涨逾170%。
出口管控持续强化
近期,两大稀土巨头再度宣布提价。包钢股份、北方稀土10月1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上调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据悉,北方稀土将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6205元/吨(干量,REO=50%),环比增长37%。REO(稀土氧化物)每增减1%,不含税价格增减524.10元/吨。
据悉,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稀土精矿交易价格已连续5次上调。此前5个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分别为16741元/吨、17782元/吨、18618元/吨、18825元/吨、19109元/吨,环比增幅分别为6.2%、4.7%、1.1%、1.5%。
本次稀土提价是在国内对出口管控持续强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10月9日上午,商务部接连发布2025年第61号和第62号两项关于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以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另外,近期《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国家对稀土开采(含稀土矿产品等)和对通过开采、进口以及加工其他矿物所得的各类稀土矿产品(含独居石精矿)的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
分析人士称,这是4月中方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来的最新行动,将进一步管控与上述稀土相关的整条产业链。
稀土永磁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稀土永磁行业产业链涵盖上、中、下游三个核心环节,上游聚焦稀土资源的开采与初级加工;中游是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环节,企业将上游稀土化合物加工成钕铁硼永磁体(当前主流产品)、钐钴永磁体等,该环节对技术要求极高,需通过配方优化、烧结成型等工艺提升磁体的磁性能,是产业链的核心增值环节;下游则面向多元化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风电设备(发电机)、消费电子(手机振动马达)、工业电机、医疗设备及军工等。
据悉,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总稀土氧化物储量约为9000万吨,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稀土储量国。根据新华社数据,中国稀土冶炼加工能力占全球稀土金属总需求量的90%以上,是世界级的加工冶炼中转站。我国2025年第一季度出口稀土14177吨,较2024年同期同比上升5.14%。
综合机构观点,新一轮出口管制下,稀土永磁或成本轮谈判关键内容,板块战略价值再迎催化。
招商证券表示,稀土产业链管控再次升级,横向和纵向全方位拓宽管制范围。稀土产业链的战略地位随之升华,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上市公司估值。三季度稀土价格大涨,预计三季度和四季度稀土和磁材企业利润明显改善。继续看涨稀土价格。
英大证券表示,我国稀土领域优势显著,进可攻退可守。稀土广泛运用于高端制造业以及军工等关键领域,而中国在稀土冶炼、提取领域具备优势。目前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 60% 以上,出口配额制度和环保政策限制供应弹性。展望未来,2025 四季度,如果贸易谈判向好发展,在出口可能逐步放开、需求持续增长、供给刚性下,稀土产业战略价值日益彰显,基本面复苏预期持续增强;若未来管控趋严,稀土相关公司也有望在事件性催化下上涨。
本次对比4月4日稀土管控措施有何不一样?华西证券答复称,商务部宣布对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动将提升我国对稀土产品的定价权。对比4月4日稀土管控措施,本次政策力度更大,管控思路由当时的防扩散与资源保护,转变为全产业链技术封锁,体现在新增稀土技术出口管制。事实上,稀土资源并不是我国独有(越南、巴西、俄罗斯等国均有稀土分布),但本次纳入出口管制的稀土冶炼加工技术,则是我国在全球领先的“卡脖子”技术。同时,本次将管控范围从境内物项扩展到境外实体,规定含有中国稀土成分(价值占比≥0.1%)的境外物项出口也需中国许可,进一步强化稀土全产业链技术封锁的力度。
经梳理,近期美国对于稀土产业链建设也有诸多动作:2025年10月7日凌晨,美国宣布与矿产勘探公司Trilogy Metals合作,获得Trilogy Metals 10%的股份;10月6日,特朗普政府正在讨论入股CriticalMetals,这或将使美国直接持有格陵兰最大规模稀土矿项目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