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吉利星座第六个轨道面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以“一箭12星”方式成功发射入轨。
这是吉利星座两个月内连续第三次组网发射,至此吉利星座顺利完成一期组网。
这一动态,正是近期国内卫星产业高频突破的缩影。
9 月以来,卫星产业进展捷报频传:国内卫星组网提速、卫星移动通信牌照发放、终端企业发布应用专利。多重利好推动产业从过去 “低货量、高成本” 的缓慢发展阶段,加速迈向 “高需求、降成本” 的向好周期。
从市场规模看,卫星通信产业增长潜力已现。中信建投研报显示,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2023年超800亿元,或将持续保持高速扩展,预计2024-2029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5%,2029年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左右。
据国信证券测算,我国卫星互联网未来五年市场规模有望达近千亿元,据Morgan Stanley预测,2040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下游应用需求加速普及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在不同区域的地球站之间进行无线电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国内行业层面,高频发射已至,产业拐点在即。
从近期行业基本面来看,其拐点的到来首先源于政策的强力推动。
8 月底,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卫星物联网、卫星互联网及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发展,并提出到 2030 年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的具体目标。政策开闸不仅为产业划定清晰发展路径,更推动卫星通信从 “专业应用领域” 向 “大众消费市场” 跨越。
需求端的加速放量,则进一步夯实了拐点基础。9月8日,中国联通(600050.SH)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此次牌照发放标志着中国联通正式入局卫星通信主战场,紧随牌照落地,中国联通营业厅已同步上线联通卫星业务,让卫星通信服务从政策层面迈向实际应用阶段。
目前,中国移动(600941.SH)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牌照申请也已经进入工信部审核流程,业内预测其申请在年内有望正式获批。这一进程标志着三大运营商在卫星通信领域的全面布局,C端市场与B端市场的全面激活有望加速。
此外,卫星通信的消费级终端普及速度同样超出预期。2024年,支持直连天通卫星的国产手机销量已超1600万台。目前,华为、小米等主流厂商的30多款手机终端均支持联通卫星功能。
9月,华为公布卫星通信专利。摘要显示,该申请可扩展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据此前余承东透露,有望在下半年开启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开启终端众测。
信达证券认为,卫星通信已经逐步成为商业航天落地应用场景之一,庞大的C端卫星通信市场有望催生商业航天需求,加速我国卫星产业链发展。
为满足后续应用需求,当下低轨卫星通信及互联网产业正处于快速基建阶段。
我国最大的低轨星座计划、首个巨型卫星互联网计划、首个空天一体6G互联网计划国网星座,计划于2030年以前发射10%的卫星,总计划发射约1.3万颗卫星。由上海垣信卫星打造的低轨卫星互联网巨型星座千帆星座,计划初期部署1296颗卫星,远期规划约1.3-1.5万颗。
7月底以来,低轨卫星互联网的组网速度大幅提升。如7月27日至8月26日的一个月内,我国成功发射了6组低轨卫星,卫星互联网的“太空基建”快速推进。组网提速正带动全产业链需求从“预期”转向“实质”。
政策开闸、需求放量、组网提速,多重信号叠加下,曾处于低货量、高成本阶段的卫星通信产业,正迎来从 “专业应用” 向 “大众消费” 跨越的关键拐点。万亿市场空间逐步打开,而资本市场更关注:谁将率先释放业绩 “喜报”?
上游制造预期首迎业绩拐点
万亿市场启动初期,“谁先盈利”是资本市场核心关切。
从产业规律看,下游应用尚处探索扩张阶段,而上游核心部组件厂商凭借规模化需求、成本优势,正成为中短期内率先“报喜”的主体。
此前,有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做硬件载体需达到一定体量才能有可观的盈利空间,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研发投入较大,卫星研制企业普遍处于亏损或薄利处境。
而当下低轨卫星的大规模组网爆发,正为上游企业打开业绩空间。
目前最具市场关注度的标的,莫属背靠国家队航天五院的中国卫星(600118.SH)。其产品涉及光学遥感、电磁与微波遥感、通信、科学与技术试验等领域。
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了超过73万片空间太阳电池、近3000台套高通量终端产品的交付量。下游需求放量带动中国卫星业绩回暖,二季度单季度减亏至638万元。
中航证券认为,随着单季度收入的持续回升,其主要财务指标有望在2025年逐季度修复。中原证券同样表示,中国卫星卡位最关键的小卫星研发制造环节,有望充分受益商业航天和卫星互联网行业未来蓬勃的发展。随着营收不断增长,其盈利拐点有望到来。
又如作为千帆星座通信分系统承研单位的上海瀚讯(300762.SZ),主要负责该星座通信分系统的保障与支撑,研制并供给相关卫星通信载荷、卫星通信终端等关键通信设备。
2024年,其低轨卫星相关业务的收入金额约为1.5亿元,前两大客户均为千帆星座的主要建设或运营单位。
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无意外,千帆星座计划订单几乎已经锁定其未来三年的营业收入,业绩增长具有较高确定性。
今年上半年,上海瀚讯实现营收1.73亿元(同比+63.34%),归母净利润亏损2864万元(同比收窄近45%),收入增速与亏损收窄形成“双改善”。
中航证券、山西证券均预测,随着卫星业务起量,公司费用率将进一步优化,全年有望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
另一同样受益于千帆星座组网的上游零部件企业天银机电,也颇受市场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其旗下天银星际是国内卫星核心部件星敏感器的龙头企业。据公司披露,其研发的PST4S-H1星敏感器已应用于千帆星座2024年发射的三批组网卫星中,共计54颗。截止9月6日,其星敏感器产品已经成功在轨运营超700台。
值得注意的是,该业务的盈利优势尤为突出。天银星际毛利率达31.23%,显著高于母公司整体23.74%的毛利率水平,且2024年营收、净利润均同比增长约40%,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天银机电的总体业绩增长。
中航证券判断,随着千帆星座等巨型星座发射节奏加快,星敏感器需求将同步放量,公司收入具备强持续性,短期雷达与航天电子业务需求修复、中长期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速,将进一步抬升业务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