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盘后,太极集团(沪市代码:600129)公告称,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39亿元,同比下降约3.56亿元,降幅约71.90%;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1.2亿元,同比下降约3.5亿元,降幅约74.47%。
太极集团表示,受相关政策以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持续消化等影响,2025年上半年公司胃肠感冒类、抗感染类、止咳类等主要产品销售同比下降。
太极集团强调,面对业绩及成本承压,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强度,加大产品二次开发和新产品研发力度;同时积极推进专业学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营销改革转型,强化运营管控,严格控制发货,重点推进终端动销。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约21.60亿元。
与此同时,太极集团透露,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约为1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约550万元。
事实上,太极集团业绩颓势早已显现。
2024年,其营收同比下滑20.72%至123.8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骤降96.76%至2665.27万元。彼时,太极集团将业绩下滑归因于2023年同期高基数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较高,以及下属子公司补税等因素。
资料显示,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72年,2021年完成战略重组。公司产品涉及六大治疗领域,主要产品包括以藿香正气口服液、太罗等为代表的消化系统及代谢用药,以急支糖浆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用药,以丹参口服液为代表的心血管用药,以益保世灵为代表的抗感染药物等。
合规方面,今年3月,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告显示,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海梦”)委托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极制药”)生产的间苯三酚注射液由于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药监部门已暂停其生产及上市销售。同时,四川海梦、太极制药均被列入“违规名单”,集采资格被暂停18个月。
二级市场上,截至14日收盘,太极集团涨0.37%,报21.66元/股,总市值120.6亿元。2025年以来,太极集团股价跌幅为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