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船舶”,600150.SH)10月20日晚间发布自愿性业绩预告,这是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工”)后的首份季报。公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最高同比大增170.85%,扣非净利润增幅也超过100%,呈现出主业增长与合并重组共同驱动的强劲势头。
业绩预增超140%:双口径数据均现高增长
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中国船舶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5.5亿元至61.5亿元,同比增长呈现双口径核算结果。
其一,与上年同期(按合并完成后重述口径)相比,净利润增加28.33亿元至34.33亿元,同比增幅104.30%至126.39%;其二,与上年同期披露数(中国船舶单独口径)相比,净利润增加32.79亿元至38.79亿元,同比增幅更高达144.42%至170.85%。
扣非后盈利表现同样出色。公司预计前三季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8亿元至46.8亿元,无论与上年同期合并重述口径还是公司单独披露口径相比,均增加21.08亿元至27.08亿元,同比增幅一致维持在106.93%至137.36%,盈利质量与增长稳定性凸显。
此外,公告特别提及,按整体核算口径,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75.4亿元至81.4亿元。这一数据差异源于合并会计处理规则——根据《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1号》,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原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购买47.63%股权,编制合并报表时仅将该部分股权份额纳入合并范围,中国重工其余股权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列报。
三季度起纳入报表追溯调整前期数据
此次业绩预告的重要背景是“南北船”合并的实质性推进。公告披露,中国船舶于2025年9月11日取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证券变更登记证明》,新增股份于9月16日上市交易,中国重工自2025年三季度起正式纳入公司合并范围,且本次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公司已追溯调整前期会计报表。
从追溯调整数据看,上年同期(即2024年前三季度)财务指标发生显著变化:调整前,公司利润总额24.92亿元、归母净利22.7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19.72亿元;调整后,利润总额增至34.87亿元,归母净利增至27.1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仍保持19.72亿元。这一调整客观反映了合并后公司的历史业绩规模,为投资者对比分析提供更准确的财务基准。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公告从内外两方面给出清晰解释。内部层面,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强化生产交付管理,通过提升精益管理水平推动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同时,建造成本管控得当,直接带动营业毛利同比增加,联营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也为利润增长提供助力。
外部层面,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实现升级优化,叠加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均同比提升,形成 “量价齐升”的盈利驱动格局。公告特别强调,上述财务数据为初步核算结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准确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 2025 年三季度报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