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Vnergy成功研发固体增容材料,解决了钒液流电池“卡脖子”技术难题。德泰储能子公司张家港德泰储能又在近日于武汉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液流电池储能大会上,荣获“2024-2025年度中国液流电池储能创新突破奖”,德泰储能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贾传坤荣膺“2024-2025年度中国液流电池储能科研先锋人物”。
此前,德泰储能曾凭借储能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得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业内人士认为,在一系列行业权威奖项加持下,再配合Vnergy的技术创新,永泰能源或凭借技术创新持续领跑全钒液流储能产业。
技术护城河的深度构建
荣誉的背后,是永泰能源在钒液流电池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深耕与突破。
依托“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永泰能源通过子公司德泰储能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国内外液流电池专业顶尖院校建立紧密合作,成功转化全钒液流电池核心专利技术20余项,全面覆盖关键材料、电堆结构、电解液制备及系统集成等产业核心环节。
数据显示,德泰储能累计拥有储能专利23项,张家港德泰储能累计申请专利25项(发明专利14项),其中15项已获正式授权。
依托技术壁垒,永泰能源正持续推动核心产品迭代升级。2024年4月,德泰储能自主研发设计的32kW电堆顺利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检测。时隔一年多,德泰储能于2025年9月完成电堆升级迭代,将工作电流密度提升至180mA/cm²,能量效率突破80%,功率提升至45kW,同时单堆功率成本大幅降低28%。
同一时间,永泰能源所属新加坡公司Vnergy针对全钒液流电池行业长期存在的电解液成本高、温度适应受限、容量提升难等痛点,成功研发第一代正极固体增容材料,实现了1公斤材料可直接替换1.45升传统钒电解液,成本却仅为后者的40%至60%。
同时,该固体增容材料可将电池工作温度范围拓宽至5℃–70℃,不仅摆脱了对额外温控设备的依赖,提升了产品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配性,更能兼容现有钒液流电池电堆系统,实现“零改造升级”,为存量项目优化与增量项目落地提供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据永泰能源介绍,目前,第一代正极固体增容材料产品已完成多功率电堆测试,第二代正极增容材料已研发成功,1公斤可替换3.7升电解液;负极材料已启动实验室测试,计划2027年底可实现负极钒用量降低50%,持续刷新行业技术高度。
持续夯实发展压舱石
在全球能源转型纵深推进、长时储能需求激增的背景下,钒液流电池凭借高安全、长时长、长寿命及绿色环保等优势成为产业焦点。除核心技术壁垒外,上游资源的自主可控成为钒液流储能产业发展的压舱石。
为构建起坚实的资源保障,德泰储能通过收购优质钒矿资源,目前已拥有优质五氧化二钒资源量158.89万吨。其中:汇宏矿业平台山钒矿平均品位达1.06%,规划建设的6000吨/年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入选酒泉市重大项目、甘肃省重大项目及国家2024年度重大项目库名录;嘉阳矿业龙岭钒矿经权威评审确认,五氧化二钒资源量达134.74万吨,平均品位0.93%,正全力推进资源扩储工作。
永泰能源表示,丰富且优质的钒矿资源储备,为德泰储能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布局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原材料保障,从源头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产业竞争力。
近期,国家《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至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如今,手握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创新突破奖”与“科研先锋人物”双项荣誉,坐拥材料创新与电堆迭代双重技术优势的永泰能源,已形成“核心技术+产品落地+成本优势”的完整竞争力。
永泰能源称,未来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依托“资源+技术+装备”全产业链布局和优势,在储能规模化发展浪潮中持续领跑,以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与方案,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全球储能技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