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武汉控股日前在黄陂区后湖流域启动“水环境智创空间”建设,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培育于一体的科创基地,为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根据《后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武汉市城投集团与黄陂区计划共同投入近百亿元,以“厂网河湖一体化”模式推进流域治理,通过构建“技术—治理—运营—产业”联动机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环境治理新范式。
作为上述战略的核心载体,智创空间选址黄陂区空港新城企业总部产业园,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底全面投运。项目将整合武汉控股旗下实验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及技术培训中心等资源,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支撑体系。目前,园区一期已引入无人机巡航系统、管道机器人、星天地水一体化AI监测技术等智能装备,实现污染源精准识别、管网智能巡检与水质实时监测,构建起“空—天—地—水”立体感知网络。
武汉控股介绍,项目现场,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沿后湖上空巡航,每15分钟生成一次水质热力图;管道机器人则深入地下管网,通过高清摄像头与声呐设备,对淤堵、破损点位进行三维建模,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此外,“碧波一号”生态清淤船、“清翠”水生植物修复平台、“氧精灵”微纳米曝气装置、“氧立方”水质原位净化系统等装备已协同运行,形成从问题发现到快速修复的治理闭环。
武汉控股介绍,公司正同步推进后湖智能化污水处理厂建设,设计规模8万吨/日,预计2025年6月通水运行。项目采用“智慧管网+数字孪生”技术,依托全国产化部署的“水域经济大模型”,实现跨品牌设备统一控制与多元异构协同决策。该模型基于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与DeepSeek推理引擎构建,可动态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参数,降低能耗约12%,每年减少碳排放约2600吨。
值得注意的是,智创空间已启动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合作,设立“水环境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流域氮磷污染削减、微塑料高效去除等关键技术。首批入驻的5家科技企业中,2家已获国家级“专精特新”认定,其研发的“智能雨污分流阀”产品在后湖流域试点应用后,雨季溢流污染负荷下降38%。
根据规划,智创空间将分三期建设:一期聚焦智能装备集成与中试平台建设,二期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三期打造水环境治理产业基金,形成“空间+基金+服务”的孵化体系。预计到2030年,园区将聚集水环境治理企业超50家,年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区域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
武汉控股介绍,后湖流域治理项目已被纳入武汉市“十四五”水生态建设规划,智创空间的落地将显著提升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与管网覆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