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9 07:43:10 股吧网页版
转型再出发 双路径发力构建新增长曲线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吴科任

K图 600211_0

  “我深信2025年是西藏药业再次努力转型的一年。怎么转?跟着国家政策走,大方向是新质生产力,小方向是创新药。”近日,西藏药业实控人林刚在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暨对外投资沟通会上表示,“锐正基因是一家适合西藏药业转型的合作企业。”

  西藏药业拟以自有资金对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进行股权投资,投资额为6000万美元,交易之后将持有其40.82%的股权。该事项已获西藏药业临时股东大会表决通过。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核心资产和主要业务集中于其在国内通过VIE架构控制的锐正基因(苏州)有限公司,后者主要从事基因编辑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西藏药业是西藏首家高新技术制药上市企业。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沟通会现场了解到,西藏药业将在进一步明确创新战略转型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项目引进力度,实现内源性增长和外源性增长双路径发力,以新媒体营销与创新药研发为双轮驱动,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实现高质量增长。

  锚定新增长突破口

  “目前,公司内源性增长已初见成效,基本完成从‘1到10’的目标,为实现从‘10到100’的规模化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西藏药业总经理郭远东在沟通会上表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西藏药业已成长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医药企业。公司产品涵盖生物制药、藏药、中药和化学药,涉及心脑血管、肝胆疾病、骨科止痛、风湿、感冒用药等领域。核心产品有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用于急性心衰治疗的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新活素”、以藏药材红景天为原料的“诺迪康”、国际心血管疾病一线药物“依姆多”以及多个国家级中药优秀品种。

  “产品力是西藏药业最重要的特点,产品力带来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带来良好的现金流。”郭远东说。过去10年(2015年-2024年),西藏药业的营业收入(剔除本草堂)从5.21亿元增至28.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34%;净利润从0.92亿元增至10.5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63%。

  然而,增长趋势在2024年出现“刹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45%,虽然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9.45%,但较2023年该指标112.49%的增速大为逊色;2025年上半年,收入、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2.23%和3.69%。西藏药业是否还能恢复高增长,外界心生疑虑。另外,市场对公司单一产品依赖风险和研发投入不足问题也有顾虑。

  “想要改变当前局面,再现下一个持续10年的高增长,公司必须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内源性增长,稳住新活素基本盘,并对现有产品进行重塑和价值再挖掘。其中,诺迪康和金罗汉两个产品已具备重新爆发和增长的机会;同时,通过加大新媒体营销投入力度,驱动公司消费属性强的产品实现增长;二是外源性增长,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并购及创新产品布局,确保持续有研发进展和产品补充。”郭远东表示,“计划推进新活素的海外临床研究,尝试海外市场。”

  切入基因编辑赛道

  并购是西藏药业外源性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并购锐正基因,西藏药业再次开启从“0到1”的创新探索。

  林刚认为,“一家公司进入平台期,必须寻求转型突围,否则只能出局;转型做不好,也会被淘汰。对老企业而言,转型至少有三项原则要遵循:一是构建人才体系,单纯找一两位科学家或海归加入,这行不通;二是打造差异化竞争的技术平台,避免掉入投机陷阱;三是产品具备长效性且成长机会大。”

  基于这一转型理念,锐正基因走进了西藏药业的视野。“通过反复筛选海量企业,甚至是国际企业,最后敲定了锐正基因。并购锐正基因的契机与公司转型的发展战略高度吻合,通过投资前沿技术平台,从创新层面推动公司转型。”林刚说。

  公告显示,锐正基因成立于2021年,聚焦基于非病毒载体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的开发、产业化和商业化。锐正基因拥有生物制药全周期成功经验的核心团队,建立了产业级端到端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开发出一系列关键的基因编辑和递送专利技术,其中碱基编辑器已获美国专利。主要在研产品ART001(针对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的产品)已在中国和美国获批IND(新药临床研究审批),正在中国开展I/IIa期临床试验,并分别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和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ART002尚未取得临床批件;其他产品管线主要针对代谢类疾病。

  西藏药业董事长陈达彬对记者表示,公司还看重锐正基因的两个优势:一是借助其国际化视野,赋能公司海外拓展;二是其研究方向紧跟生物医药行业及生命科学前沿趋势。

  目前,王永忠担任锐正基因CEO。他曾先后任苏桥生物(苏州)有限公司(现苏州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EO、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兼集团常务副总裁、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以及美国健赞公司(Genzyme Corporation)科学家等职务。

  “基因编辑技术的特点是效果不可逆,因此安全性是核心关注点。目前国际上需等待2年到5年的临床数据以验证其安全性。若安全性得到确认,基因编辑可应用于多种大病种。但在慢病领域,由于对安全性的容忍度较低,应用比较谨慎。”王永忠表示,公司已通过基因可逆性技术和高饱和剂量脱靶检测提升安全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