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药行业,正经历‘良币驱逐劣币’的历史性洗牌,唯有守正创新方能破局前行。”太龙药业董事长王荣涛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道出了他对中药企业发展的理解。
在他看来,太龙药业守正创新的底气,源自三十余年沉淀的核心能力——始终聚焦产品智造力、供应链管控力、渠道精耕力、研发创新力和品牌文化力,让每一味产品都经得起医保、医生、患者和消费者的检验。
基于这一逻辑,太龙药业走出了一条多维突破的发展路径:以双黄连口服液为核心,筑牢“口服液专家”护城河;依托桐君堂的“非遗”传承与新领先医药的研发创新,打造双轮驱动的增长引擎;以全产业链布局穿越行业周期。这家老牌药企以清晰的战略布局,主动拥抱行业变革,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之路。
“口服液专家”
提及太龙药业,双黄连口服液是绕不开的“国民级”标签。在王荣涛眼中,这款经典感冒药早已超越单一产品的范畴,进阶为覆盖全人群需求的“产品家族矩阵”。
“很多人对双黄连口服液的认知还停留在基础型,但我们通过市场细分,让它能精准匹配不同患者的需求。”他指着桌上错落摆放的产品样品逐一介绍:专为儿童研发的,口感更好更安全的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适用的无糖型双黄连合剂;以及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更高,更能满足快节奏生活的便携装浓缩型双黄连口服液;还有创新性加入柴胡、金莲花药材的双金连合剂,进一步强化清热解毒之功效。这种“一品多规”的差异化布局,正是太龙药业打造 “口服液专家”的核心抓手。
除了产品剂型的创新,公司更在技术层面持续深耕:通过提质增效技术升级,更新智能化设备,精准高效控制,减低损耗,提升有效成分转化率;变更避光包装与储存条件,延长产品保质期;联合科研机构开展临床试验,探索双金连合剂新适应症的二次开发,以此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市场数据是最好的佐证。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太龙药业凭借双黄连系列的强势表现,成功跻身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感冒中成药前五强,零售药店终端相关产品亦稳居前二十。
太龙药业的野心不止于“感冒用药龙头”。公司正在开辟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丹参口服液、五子衍宗口服液、藿香正气口服液、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等产品,正在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等治疗领域开疆拓土。
双轮驱动
在桐君堂的非遗工坊,古法传承班中的老师傅手持铜锅,教授着有数百年历史的“九蒸九晒”炮制技艺;而在中药发酵车间内,电子屏实时显示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精准化控制发酵药材所需的全部细节。桐君堂的数据中心还监控着每一味药材的产地、炮制时间、质检报告等关键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全过程追溯。
“‘中华老字号’的生命力,在于让古老技艺适配现代需求。”王荣涛坦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桐君堂始终秉持“做好人,做好事,做好药”的理念:一方面以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工匠大师工作室为载体,举办全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大赛,传播“药祖桐君”的文化内核;另一方面将传统炮制技艺与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深度融合,打造普通饮片、特色饮片、高端精品饮片三大产品线,参与制定多项发酵饮片行业标准,更好地把握技术发展趋势。
王荣涛介绍,在市场拓展上,桐君堂借势国家中药饮片集采政策,不仅巩固了浙江市场的领先地位,还成功将产品推向江苏、河南等省份。同时,公司紧抓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布局“药食同源”产品,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全国市场的突破。
子公司新领先医药以“技术创新”彰显实力。作为连续入选“中国医药研发50强”的CRO企业(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新领先早在行业转型前,就完成了 “服务+产品双轨研发”的战略升级。
“新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前瞻性技术布局与全链条服务能力深度融合。”王荣涛介绍,在复杂制剂领域,新领先的口溶膜、缓控释制剂技术已形成壁垒,并结合多年丰富的服务经验,成功与国内许多大型央国企、上市药企保持高度黏性;在自主研发方面,新领先建立了“临床价值+商业化潜力”双维度项目评估体系,确保每一个研发项目都紧扣市场需求。
“我们已在诸多领域开展自主立项研究。”王荣涛透露,目前进展较快的项目包括针对阿尔兹海默症、精神分裂、干眼症、泌尿系统等适应症。今年,在临床服务端新领先已助力客户实现多个新药上市。
全产业布局
“中医药的根在药材,魂在技艺,脉在传承。”谈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王荣涛介绍,太龙药业战略部署全产业链,已在全国道地产区建成70余个规范化种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牢牢掌控多个核心药材自主供应。
这种布局在中药原料价格普涨中显现出强大韧性。当同类企业因原材料涨价而被迫调整生产时,太龙药业依托自建和共建的道地药材基地实现成本平稳,保障了双黄连口服液系列的稳定供应。
近年来,药品集采、渠道整合等政策与市场变化正重塑行业生态。在王荣涛看来,中医药行业格局有“头部引领、细分突围”的特点,企业要穿越当前的行业变革期,必须闯过“三关”。
一是“成本关”,通过全链条精益化管理和全产业链布局,在集采降价中保持盈利空间;二是“标准关”,“药材好,药才好”,药材有效溯源、饮片优质优价、质量可追溯、疗效可验证成为硬通货;三是“创新关”,传承创新与循证医学结合、技术智造与工艺升级应对、品牌文化与多元盈利融合,决定增量空间。
对于市场关注的战略投资者选择问题,王荣涛提出了“价值认同、能力互补、长期耐心”三大标准。
“医药行业具有弱周期、高投入的特点,需要战略投资者更看重未来5至10年的产业地位和价值创造。”王荣涛表示,公司对来自大健康领域的跨界投资者持开放态度,期待能够共同探索产品创新与数字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