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跨国药企上半年财报季落幕,全球药品销售TOP50榜单基本揭晓。
根据Insight数据库,许多意料之中的变化发生了,比如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Ozempic、Rybelsus、Wegovy),以超166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越默沙东的K药(Keytruda)成为新一代药王;礼来的替尔泊肽(Mounjaro、Zepbound)以121.3%的销售增长率,展现出最大的成长潜力;半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大药”,还是只有上述3款
但价值藏在细节里:国产创新药首次跻身榜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上榜的3款疫苗产品竞争格局较好,但销售额为何下滑?恩扎卢胺获批13年为何销售额仍保持30%以上的增长?
上市3年,替尔泊肽闯进前三、增速断层领先
在每年的全球药品销售额排名中,“药王”名号的争夺向来是最大看点。在去年以不足3亿美元之差,落后于默沙东的K药位居第二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成为半年度“销售冠军”符合业内预期。
作为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司美格鲁肽包括Ozempic(降糖注射版)、Rybelsus(降糖口服版)和Wegovy(减重版)三大版本,上半年的销售额分别为96.4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54.5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5%和78%。换言之,司美格鲁肽近30%的销售增长,主要来自减重适应证的托举。
但更吸引眼球的是,礼来的替尔泊肽销售额排名第三,上半年以超120%的增速,实现近150亿美元销售额,与司美格鲁肽仅差约2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替尔泊肽是一种双靶点(GLP-1受体和GIP受体)激动剂,2022年5月首次在美国获批,包括Mounjaro(降糖注射版)和Zepbound(减重版)两个版本,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达到85.80亿美元,超过司美格鲁肽(80.34亿美元)。
在TOP50榜单中,还有一款来自礼来,于2014年获批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度拉糖肽,但2017年,它在头对头试验中被司美格鲁肽打败,如今销售额和销售增速均排名靠后。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近30年,全球共有3款公认的“药王”,分别是辉瑞的降脂药立普妥(Lipitor,通用名:阿托伐他汀),艾伯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修美乐(Humira,通用名:阿达木单抗),默沙东的抗肿瘤药物“K药”(Keytruda,通用名:帕博利珠单抗)。
其中,立普妥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连续10年全球销售额第一的药品;自2012年击败立普妥至2021年,修美乐也在全球“药王”宝座上蝉联了10年之久;而K药目前只在全球“药王”的位置上坐了3年,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就被司美格鲁肽反超,如今还面临替尔泊肽这一有力竞争对手。不难看出,全球“药王”的更新频率已经越来越高。
上榜疫苗销售额均下滑,默沙东HPV疫苗腰斩
在全球药品销售TOP50榜单中,共有13款产品销售额同比下滑,这些产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以艾伯维的阿达木单抗(2002年首次获批)、强生的乌司奴单抗(2009年首次获批)、拜耳/强生的利伐沙班(2008年首次获批)为代表,它们已在全球获批近20年或超过20年,但销售额仍在全球前50之列。
另一类则以礼来的度拉糖肽(2014年首次获批)、辉瑞的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2015年首次获批)为代表,它们快速瞄准热门靶点,上市初期销售额快速拔高,被寄予“爆款”希望,但遭遇多个竞争对手冲击,几年后就出现下滑。
而第三类就是疫苗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上榜的3款疫苗市场竞争格局较好,但上半年的销售额均出现下滑。
比如,在今年6月之前,佳达修9(Gardasil9)是全球唯一一款九价HPV疫苗(宫颈癌疫苗),但收入同比减少近50%;辉瑞的沛儿13(Prevnar 13)和沛儿20(Prevnar 20)是全球首个13价/20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沛儿20至今仍是全球独家,但这一产品组合的半年收入减少0.20%;GSK的欣安立适(Shingrix)是全球唯一一款基于重组亚单位技术研发的带状疱疹疫苗,上半年收入减少0.60%。
疫苗板块为何表现不景气?8月13日,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与疫苗怀疑论者小肯尼迪出任美国卫生部长,削减疫苗研发补贴有直接关系。据财新网报道,当地时间8月5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宣布,将取消用于开发mRNA疫苗的拨款和合同。“总计22个项目将受到影响,总价值近5亿美元”。
该人士还表示,与其他药品相比,疫苗产品并非必需品,如果没有政府高额补贴,自费接种的规模很小。记者注意到,HPV疫苗是推广效果较好的一款产品,但目前女性HPV疫苗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今年6月,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终止了佳达修9的独家地位。
恩扎卢胺获批13年,销售增长仍保持30%以上
在榜单中,超70%药品销售额保持正增长,但增长速度超过30%的只有7款药品。这些药品的销售时间基本少于10年,核心治疗领域主要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比如,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最早于2019年11月14日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只用了4年,其全球销售额就突破10亿美元。
此次泽布替尼登榜,也是国产创新药首次进入全球药品销售额TOP50。其竞争对手伊布替尼虽然排名26,但销售额同比下滑9%,体现了国产BTK抑制剂的研发实力和商业化变现能力。
如何才能在榜单上待得够久?一位创新药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国外市场是专利药市场,药品的竞争力主要源于获批和专利。获批意味着FDA认为该药相较于现有疗法具有显著优势,专利为药品提供了免受仿制药或生物类似物竞争的保护。
另外,由于美国的多元化支付体系,药品的销售逻辑与临床价值密切相关。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为例,一旦美国市场上的三代TKI药物获批上市,一代和二代TKI药物的使用就会大幅减少。而一款药品要想成为“药王”,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上两个关键因素——大适应证和多适应证。
按照这一思路,榜单上的恩扎卢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药物获批13年,但销售增速仍保持在30%以上。从药品获批看,恩扎卢胺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第二代ARI(雄激素受体抑制剂),与第一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如比卡鲁胺)相比,恩扎卢胺对雄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更高,大约是比卡鲁胺的5到8倍。

恩扎卢胺深耕前列腺癌,目前已有5个适应证获批据公开资料制图
从适应证大小看,恩扎卢胺瞄准的前列腺癌,是仅次于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三大常见男性癌症;从适应证规模看,恩扎卢胺2012年首次获批以来,一共拓展了5个适应证,2022年至2024年,其全球销售额分别高达46亿美元、50亿美元、59.26亿美元,是前列腺癌领域名副其实的“药王”。
不过,恩扎卢胺的核心专利预计于2026年开始到期。在中国,恒瑞医药的瑞维鲁胺、海创药业研发的HC-1119(通用名:氘恩扎鲁胺)、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GT0918)已经陆续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