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间,恒瑞医药(600276)交出2025年半年度成绩单。
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8月21日收盘报63.99元/股,上涨1.81%,总市值4247亿元。
业绩增速放缓,净利高增依赖费用率降低
报告显示,恒瑞医药上半年业绩延续增长趋势,但增速较2024年同期明显放缓。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归母净利润达到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而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速为21.78%,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48.67%。
分季度看,增速放缓趋势进一步显现。2025年二季度营收85.56亿元,同比增长12.53%;净利润25.76亿元,同比增长24.88%,两项数据增速均较一季度有所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9.67%,显著高于15.88%的营收同比增速,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费用率的降低。具体来看,当期公司研发费用率20.48%,较上年同期降低1.8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亦降低1.11个百分点。
此外,据半年报披露,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43亿元,同比增长41.8%。公司总资产628.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4%;净资产584.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4%。这些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发行H股股份2.58亿股,募集资金净额103亿元。
对外许可收入难有持续性
《财中社》注意到,创新药业务已成为恒瑞医药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达95.6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60.66%。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对外许可收入约占创新药总收入的20%。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创新药许可收入中包含显著的一次性款项:公司收到来自MerckSharp&Dohme的2亿美元以及IDEAYA的7500万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这些阶段性收入已确认为当期收入,对利润增长形成明显提振。
2025年以来,公司已达成3笔重要对外授权:与MerckSharp&Dohme合作脂蛋白项目、与MerckKGaA合作GnRH受体拮抗剂项目、与GSK签订涵盖至多12款创新药的授权协议(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
但需注意,这些交易中的里程碑付款需满足特定临床或商业化条件,最终兑现金额存在不确定性,且首付款均为一次性计入。若剔除上述一次性授权收入影响,创新药销售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将降至55%左右。
公司国际化战略正从"单个产品出海"向"体系能力出海"进阶,已在欧美、日韩等地区启动超20项海外临床试验,5款创新药获FDA孤儿药资格,其中瑞康曲妥珠单抗联合阿得贝利用于胃癌适应症为最新认定。但国际化进程并非坦途,"双艾组合"在美国两度遭FDA拒批,症结在于生产场地缺陷,公司计划转攻欧盟市场,预计2025年9月提交上市申请。
此外,恒瑞医药的传统仿制药业务仍占据近四成收入。半年报显示,公司仿制产品布比卡因脂质体、美国获批首仿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等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带动整体仿制药业务收入实现小幅提升,纳入集采的仿制药销售收入仍略有下滑。
当前恒瑞正处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关键期,半年报既展现了创新药占比突破60%的阶段性成果,也揭示出增速放缓、BD依赖等隐忧。在行业政策迭代、国际竞争白热化的双重压力下,公司需在短期收益与长期投入间寻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