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与要求。会议强调要“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关键任务,进一步指出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并提出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应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在这一政策导向下,智慧水务正成为城市水务系统提质增效的突破口。
作为浙江省内领先的水务企业,钱江水利(600283)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持续加码科技创新,构建从水源地到龙头端的数字化、智能化全链条供水体系。近日,其下属舟山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舟山公司”)智慧水务建设再迎新进展——智能AI客服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不仅是数字化运维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钱江水利在探索AI赋能饮水安全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此为起点,钱江水利正在通过AI客服、水质监测、智慧中控、云端预警等多维手段,全方位构建覆盖源头、水厂、管网到终端的“智慧防线”,以科技之力守护民生饮水安全。
多年来,钱江水利持续推进智慧水务工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此次智能AI客服系统的上线,正是为了破解民生痛点、提升服务效能。近一年来,舟山公司客服热线年均呼入量突破7万次,高峰时段单日话务量超300通。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AI客服实现了“高效响应、精准服务、全时在线”,试运行期间当日接通量达158通,30秒内通话完成率超84%。这一突破不仅缓解了人工客服的工作压力,使其能专注于复杂问题处理,更确保了市民在用水咨询、问题反馈等方面“随时问、即时答”,从服务端为饮水安全筑起第一道沟通桥梁。
在饮水安全的核心环节——水质保障上,AI技术的应用则更为广泛且深入。走进定海水厂,智能化改造的成果清晰可见:电子狗替代人工完成设备巡检,实时监测仪表数据、环境温湿度及设备运行状态;无人机对水厂电子围栏、施工场所等进行实时立体化巡查,精准识别风险。升级后的智慧中控平台可同步接收多维数据,实现水质净化、消毒、输配全流程动态分析,确保出厂水浊度、余氯等关键指标优于国家标准,从源头筑牢水质安全屏障。
AI技术的深度渗透,更推动了水质监测的全链条覆盖。舟山公司联合市疾控中心打造“智慧水防线”,实现了从水源到水龙头的水质指标云端监测。如在沈家门中学项目上,水质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测pH值、余氯、浊度等关键指标,师生可通过仪器显示屏和手机端即可“零时差”获取水质报告。这种“AI+云端”的监测模式,让水质数据更透明、更及时,为饮水安全加上了“双保险”。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上市企业,钱江水利深知饮水安全是民生之本。公司正以AI技术为核心,构建从原水、供水到管网的统管一体化网络,打造基于数字孪生及AI管理的智慧水务运营维护体系。通过智慧监测、AI大模型,对原水水质、水处理过程进行智慧化管理,针对水源因天气等导致的水质变化,及时通过智慧加药、水源切换等方式保障安全;对管网进行智慧化管理,及时监测管网水质、压力等关键指标,确保输水过程安全。
此次舟山公司AI客服的上线,只是钱江水利AI赋能饮水安全的一个缩影。未来,钱江水利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AI在水务领域的应用,从源头到终端全方位守护群众的饮水安全,让每一位市民都能用上放心水、安心水,以科技力量书写“水惠民生”的新篇章。(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