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澜之家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冲刺“A+H”。截至11月24日,今年实现“A+H”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6家,超过140家A股公司提出赴港上市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A股公司赴港上市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生动实践。A股公司加速海外布局,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企业从“中国品牌”向“全球品牌”跃升,这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港股也有望从“估值洼地”升级为中国资产国际化平台,吸引全球资金配置核心资产。
A股公司密集赴港上市
近日,海澜之家、大商股份等分别发布公告,或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或明确筹备赴港上市事宜。计划赴港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名单不断拉长,年内已有超过140家A股公司提出赴港上市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港股今年IPO募资总额已超2000亿港元,居全球交易所首位。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一批A股龙头公司相继登陆港交所,成为“A+H”上市队伍中的主力军。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表示,两地资本市场已进入互补发展阶段。内地资本市场尤其是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聚焦硬科技产业化培育,通过直接融资支持企业从“技术研发”到“产能落地”的全周期发展;香港资本市场则发挥“国际融资平台”与“全球资产配置中心”优势。此前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田利辉表示,赴港上市是境内企业国际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企业利用外资发展,优化公司现代化治理水平,更好融入全球经济。一系列支持、便利企业境外上市政策措施的出台,明确了监管方向,完善了制度体系,增强了企业境外上市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中资券商抢占市场份额
在这一轮上市热潮中,中资券商凭借资源丰厚、内地与香港服务网络,以及熟悉两地监管规则等多重优势,在香港新股发行市场中表现格外抢眼。在参与港股IPO保荐的30余家券商中,中资券商占据了超过60%的份额,在众多标志性交易中跃升为主导性的保荐人、全球协调人及账簿管理人。
港股IPO保荐与承销头部效应凸显。以中金香港、中信证券(香港)、中信建投国际为代表的头部中资机构,在今年的港股IPO承销榜上名列前茅。
一位头部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赴港上市的企业数量攀升,有赴港上市意向的A股公司纷纷找机构咨询,正在走尽职调查、内核质控、监管沟通、发行策略制定、全球路演等流程。
中资券商对于未来的业务普遍乐观,有券商明确表示,坚定落实境内外业务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国际业务布局,在合规前提下坚持全员参与港股,真正打通境内外客户资源,为全面、及时响应客户的全方位诉求提供良好保障。
“本轮港股IPO热潮对整个中资券商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上述投行人士指出,一方面,中资券商通过在香港市场的深入布局,能够更好地服务跨境融资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协同境内外律所及审计资源,中资券商逐步形成了“一站式出海服务链”,为内地企业走向国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伴随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及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情绪回暖,估值显著修复,进一步吸引A股公司赴港上市。此外,港交所为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推出了一系列便利措施,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审核流程整体较快。
赴港上市数量将保持高位
市场普遍认为,在政策的支持下,后续将有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和海外公司赴港上市,赴港上市数量将保持高位。
日前,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名单增补工作的通知》,明确在现有10家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基础上,推荐增补2家符合要求的会计师事务所加入H股企业审计业务名单。
这不仅是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提供更多优质审计选择的关键举措,更是深化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服务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突破,也标志着H股企业审计业务名单的动态管理机制迈出关键一步。
“‘A+H’案例频出,得益于灵活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企业战略布局和质量提升。”田利辉表示,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度仍将延续,港股有望从“估值洼地”升级为中国资产国际化平台,吸引全球资金配置核心资产。未来需关注港股能否维持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以及企业能否通过港股实现国际化突破。优质龙头有望通过港股实现估值修复,而“伪成长”企业可能面临港股投资者更严格的估值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