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安徽合肥,已有些许凉意,但制造业的热度可谓“滚烫”。
为期4天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这里刚刚闭幕,初步摸排签约项目932个、总投资4246亿元。
继今年8月成功组织优强企业考察团安徽行一个多月后,上海证券报社再次组织80多家上市公司、优强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赴皖,参加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并赴淮南市考察调研。
跟随优强企业考察团的脚步,透过世界制造业大会的窗口,记者得以更近距离地观察安徽制造业,感受到的是喜人的安徽成果、惊人的安徽速度。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一隅,记者看到送餐机器人手端咖啡稳稳驶出,机械臂拨弄着电音吉他……如今,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产自安徽。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江淮、奇瑞、蔚来、大众安徽等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一字排开……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还有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数字,都在讲述安徽“十四五”以来的蜕变故事。我们不禁追问:在短时间内,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农业大省到“全国工业大省”,安徽为什么行?
凭借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也是安徽在蜕变之路上展露出来最鲜明的气质。
从率先提出建设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到出台新政力推制造业升级,聚焦光伏、储能等重点行业并购重组,安徽选择的不只是跟随,而是引领。如今,光伏、储能、半导体、量子科技等产业迅速集聚,多个前沿领域产业已在安徽落地生根。
凭借的是对科技创新的坚持,这也是安徽在赶超之路上最强劲的动力源。
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组织开展以“揭榜挂帅”机制为主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在全国率先整合出台“三首”政策……一项项支持创新的政策为安徽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创新之城”的印象已植根于坊间市民的心头。
凭借的是高效的营商环境,这也是安徽招商引才之路上最温暖的名片。
在此次安徽省领导与上市公司代表的座谈会上,多位企业家的发言令记者印象深刻。有光伏企业董事长回顾在皖投资过程时说:“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一年时间,这样的效率让我们决定把总部放在淮南。”也有来自芯片行业的创业者直言,在合肥“找到家”的感觉,因为科研院所、产业链和人才都在这里。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如期闭幕,但安徽制造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记者找寻的答案也逐步浮出水面。以勇气开辟道路、以科创引领发展、以服务培育根基,这不仅是安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密码,也无疑是对通往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