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名大学生在内蒙古企业参观学习中坠落溺亡”持续引发关注。
据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消息,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目前,属地党委政府、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7月24日,记者致电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称相关领导仍在事发现场开展事后处置工作,关于通报中“格栅板脱落”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之中,尚无明确结论。
据央广网,涉事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内蒙古矿业”)在2021年被发现27条隐患。而在2024年,中金内蒙古矿业还因未批先建,企业和主管负责人共被罚款51.8万元。
记者今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部门相关人士处获悉,针对6名大学生遇难事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政府正在履行程序,将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金内蒙古矿业成立于2005年11月,经营范围包括矿山设备及材料销售、矿业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矿业投资等。据企查查信息显示,2021年,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对中金内蒙古矿业实施检查,发现隐患27条。

中金内蒙古矿业隐患信息

中金内蒙古矿业未批先建被罚(央广网发图源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
而据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非煤矿山领域行政处罚公示表》内容,该局行政执法人员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安全监管局关于核查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铜钼矿一期工程尾矿库有关情况的通知》(内矿管函〔2024〕49号)要求,对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铜钼矿一期工程尾矿库进行现场核查,发现该公司乌努格吐铜钼矿一期工程尾矿库西侧及北侧坝体存在未批先建行为。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八条第二项的规定,对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作出了人民币肆拾玖万捌仟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直接主管负责人作出了人民币贰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时,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中国黄金曾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下属企业内蒙古矿业长期违法侵占草原。

涉事企业曾披露今年更换过部分格筛(栅)板。据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2025年2月25日发布的文章,“在生产过程中,浮选车间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并以保命条款和零伤害条款为抓手,以安全作业卡片为工作标准,以三级安全确认制度为工作前提。”
文章还提及,“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筛(栅)板更换、三系列泡沫冲洗水改造以及药剂制备间和石灰乳制备间、循环泵地面修复等众多改善作业环境技改项目,消除现场安全隐患。”
国资委网站2009年9月刊载的文章曾披露,乌努格吐山铜钼矿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实施多金属发展战略的首个大型有色金属项目,是当时黄金集团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
7月24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暑期社会实践,安全链条岂能断裂!》的评论,全文如下:
本是求知探索的旅程,却骤然成为六条年轻生命的终点。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丧失生命,消息牵动人心。新华社记者连夜驱车前往采访,已抵达事发地新巴尔虎右旗。
真相的追问刻不容缓。浮选槽作为选矿厂的核心区域,其上方格栅板为何会在学生参观时突然脱落?是年久失修未被察觉,还是安装时已埋下隐患?一个承载生产重任的厂区,其日常安全巡检与设备维护是否到位?这些锥心之问,必须得到彻查与解答。
这起惨剧也为所有学校的社会实践安全敲响了一记警钟。暑期实践本是课堂延伸,校方在组织学生进入工矿企业等复杂环境前,如何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是否就参观路线、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进行了周密排查与演练?当学生踏出校门,学校监护责任与安全保障链条更需无缝衔接,任何一环的断裂,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生命没有演习,安全岂容试错。暑期社会实践正在广泛开展,各地高校亟需以此为鉴,把“安全第一”由口号熔铸为行动铁律。从企业安全资质的严格审核,到防护装备的强制配备;从危险区域的明确警示,到应急预案的反复推演、实操训练,每一个环节都需严丝合缝,严格把关。
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当下暑期研学活动正在开展,各地各单位组织过程中务必吸取此事教训,强化系统性安全意识,让悲剧不再重演。
7月24日,据澎湃新闻,东北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工作人员表示,东北大学会统一向社会发布调查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整理该起事故相关的材料。
综合央广网、新华社、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