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7月23日晚间报道,当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7月24日一早,上述选矿厂的母公司中金黄金发布公告,事件发生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组织处理,及时按相关程序上报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目前各项处置工作正有序进行。
据央广网7月24日报道,针对6名大学生遇难事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政府正在履行程序,将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
受到上述事故影响,24日早盘中金黄金股价亦大幅低开,最终全天收跌4.41%。
事故车间已封闭
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矿业公司旗下的乌努格吐山铜钼矿,矿区面积9.8平方公里,铜金属储量300万吨,钼金属储量60万吨,是我国第四大铜钼伴生矿床。
项目本身于2007年开工建设,2009年8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通过二期项目建设采选能力达到8万吨/日。
上述铜钼矿的开发主体即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后者为中金黄金的重要子公司。
根据工商信息,中金黄金直接持有内蒙古矿业90%的股权,另有10%的股权由一家自然人控股的北京予捷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
定期报告还显示,2023年、2024年内蒙古矿业公司营收保持在60亿元左右,同期净利润则均超过20亿元,主要盈利数据远高于排名第二位的子公司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是中金黄金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我们(涉事矿厂)现在已经停产了,正在抓紧处理善后工作,后续的这个事情都要等主管部门的通知。”中金黄金有关人士今日回应称。
他还表示,目前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处理该事件,公司正在等待现场的信息反馈,至于何时复产则需要等待主管部门确认。
“事故发生地那个厂房……我们也叫二期厂房,扩建的。”内蒙古矿业公司浮选车间主任李春爽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涉事厂房由于有关部门调查勘验已经禁止进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金融机构人士处获得数据显示,内蒙铜钼矿年产钼精矿11900实物吨,约占中国钼精矿总产量的3.9%。
如果停产,每月钼精矿产量预计减少1000吨左右。不过,截至7月24日,45%-50%品位钼精矿市场主流现金价格为3990-4020元/吨度,价格暂无明显异动。
更多细节待披露
由于目前事故尚在调查当中,缺少更多细节和增量信息,也引发了包括资本市场等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比如,关于遇难学生的死因。中金黄金给出的事故原因,为“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导致六名6名学生溺亡。
所谓浮选槽,可以将其想象着一个巨大的钢铁搅拌机,内部装入经磨碎处理后的矿石、化学药剂混合而成的矿浆,生产过程中搅拌叶不断旋转,以防矿石沉积。
经搅拌后的矿浆,则是一种类似于水泥的半固体混合物。
另据钼行业人士介绍,钼铜矿浮选化学药剂可能会使用黄药、松醇油、石灰乳等,总体溶液PH在8-10左右,还不是强碱,对人的腐蚀作用较小。
但是,浮选槽工作时搅拌叶的力道非常大,人如果掉入其中会被瞬间击晕,加之吸入矿浆产生窒息,容易发生溺沉事故。
实际上,作为集重型机械、高压管路、化学药剂等于一体的高风险工业场所,浮选厂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事故,安全生产也是矿业公司的头等大事。
上述学生“溺亡”事故发生前,7月11日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公司也刚刚召开上半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会议前,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国内有关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集中学习。同时,会议强调,“要强化隐患排查整治,综合运用日常检查、专项抽查等方式,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加强监测预警……”
对于此次事故的“元凶”格栅板,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公众号今年2月曾经发布称“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筛板更换等众多改善作业环境技改项目,消除现场安全隐患。”
另据媒体报道,有学生曾去过事发选矿厂,其回忆实习时“浮选区员工平时也就二三十人,实习参观的时候学生加老师会比浮选车间员工多”。
而此次脱落的格栅板是否在上述更换范围内?格栅板的固定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参观学生过多导致的格栅板承载力不足,还是其他原因引发的意外脱落?
6位年轻生命的猝然陨落,令人无比痛惜。更多细节等待调查组后续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