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国庆双节,白酒迎来销售旺季。当前白酒行业已进入深度转折期,高库存与价格倒挂现象已成为常态。在去库存过程中,部分酒商在直播间售卖的低价名酒,与品牌旗舰店售价相比,一箱能相差千元。然而,这些所谓的低价名酒往往并非原装产品,而是包装被破坏的“开盒、开盖、扫码酒”。
记者近期在一些直播间观察发现,为打消消费者对低价酒真伪的顾虑,部分主播通常宣称这些低价酒是通过套取宴席补贴、扫码红包等厂家费用得来;少数主播会明确提醒所售为“拔头酒”;还有不少卖家仅在直播间使用“原厂原盒原盖”的说辞,让消费者难以理解、无法辨别真伪,往往下单收货后才发现购买的是拔头酒或扫码酒。
事实上,今年年初,多地消协就已提示,开盖酒、换瓶酒、光瓶拆分酒等存在极大安全风险。记者跟踪调查后发现,这类开盖酒的销售渠道已从传统电商平台、二手平台转向直播间,且多以售卖代金券的模式进行。消费者拍下代金券后,页面通常提示需到店核销,实际却可选择邮寄。但由于拍的是代金券,并未明确商品为已破坏包装的酒产品,暗藏消费风险。此外,当消费者咨询邮寄方式时,部分带有直播间链接的店铺客服,甚至暗示顾客添加微信私聊转账。这种脱离平台的交易涉及金额通常达数百上千元,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将更难维权。
低价名酒差价千元,有主播直言“开盖拔头酒”
近期,有消费者在直播间刷到不少实体店线上售卖的知名品牌白酒,其单箱价格比品牌旗舰店要便宜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对于低价原因,有的主播称是“走过宴席”,也有主播用“不完美的地方”“瑕疵”这类含糊表述来解释。
史先生日前在名为“大源”的直播间看到,品味舍得白酒单箱售价1380元,而某电商平台官网旗舰店同款单箱售价2309元。对于千元的差价,不少网友在直播间询问是否为原箱,主播仅回应“原包原盒、原瓶、原盖”。这样的说辞,让史先生较为疑惑,“到底是否开盖,为何这么便宜?”。他又在后台咨询客服,才被告知该款产品“里面没有红包,但不开盖”。“没有开盖,又是怎么扫红包?”史先生还是不明白,也犹豫要不要下单。
某视频平台直播间关联的店铺评价中,多位消费者认为直播间主播所谓的“不开盒/盖”并非如此,刮码痕迹明显。某视频平台直播间的店铺中网友评论截图
在上述直播间下单链接关联的“君合美酒类供应链”店铺,史先生看到一些相关产品的评价。一位网友收到货后发布带图评价:“所谓的不开盒是在底部打开再粘上,不开盖里面的二维码怎么花了?实际是把外盖拔出,把里面的内盖打开,酒已经接触了空气,而且盒子跟瓶子的生产日期不一样,全是骗人的。”还有一些消费者评价:“说好的不开盖,结果都开盖了,里面酒水有没有被换不清楚,不是专业人士,品不出来”“这些酒一看就是假的,想买的谨慎考虑吧,也退不了款,只能自认倒霉了”“跟撕盖换瓶盖一样的,我多掏几百块钱,后悔了”。
记者在直播间观察到,部分主播会强调低价名酒是“原箱、原码、原瓶”,还有卖家称是无损扫红包,但都未对无损如何扫红包进行解释。也有一些主播会提示消费者,所售低价名酒并非完全与出厂时一致。
某直播间主播在回应所谓做过宴席的低价酒与原厂包装酒的区别时,主播手指被刮花的二维码以暗示区别。某电商平台直播间截图
近日,在名为“星辰酒类专卖店”的直播间,记者看到当时显示50人在线观看,主播不停地介绍其售卖的名酒嫡系产品价格,有的产品单箱价格差价达到800元。多位网友在直播间留言“是不是开盖的拔头酒”“是不是无损开盖酒”等,主播对此并未作明确解释,仅称这些低于市场价的名酒是因厂家有宴席政策,都是套完宴席后的价格。同时,主播通过展示产品外观,如指着被扫过码(码被刮花)的瓶盖、盒子底部有被打开的痕迹等,让消费者理解低价原因,并解释称“上过宴席、套完宴席的酒,价格低了,销量会更大”“就是套了厂家的补贴,虽然上过宴席,但外观依然很漂亮,跟出厂不完全一样,但你们看不出来”“如果感觉不靠谱、不放心的,可以先买一瓶试试。”
也有主播会在直播间将开盖酒相关信息告知消费者。9月19日晚,在某平台名为“千杯少老胡(胡诗坤)”的直播间中,主播带货的圆习酒售价378元/箱,该链接产品标注“习酒圆习酒酱香型白酒53度500ml*6瓶整箱无损版(无积分)53度”。而在某电商平台习酒官方旗舰店,同规格该产品售价590元/箱。

某直播间主播向网友解释所谓“无损”酒其实是把盖按回去,只是从外观看不出来。某电商平台直播间截图
直播间有网友询问为何这么便宜,上述直播间主播直言,该产品是“去二维码(去积分)的产品”。他解释道:“所谓‘去二维码’,就是卖家所说的‘无损去红包/积分’,但实际上没有‘无损’,都是把盖拔开,扫完码、取走红包/积分后再把盖按回去,只是从外观看不出来而已。有的卖家称‘无损’是通过设备扫出来的,纯属胡说八道,不可能有不拔盖就能扫码的机器。”当网友询问何时发货时,该主播称:“圆习酒是轮着发,一天能扫出100来箱,今天已经卖了好几百箱,现在下单估计得后天才能发货。”此外,该主播还提到,其直播间售卖的“钻石五星酒也是扫完积分或码的,酒箱和酒盒看不出来打开过,因为是从盒子下边划拉开的。”
据悉,无积分、扫过红包、做过宴席等成为商家低价售卖白酒产品的一种说辞,就是卖家把销售方所得酒的积分/红包、消费者购酒后扫码积分/红包提前通过开盒开盖方式扫走,然后再低价卖给消费者。有的卖家为了打消顾客对酒质顾虑,则称“产品分内外盖,拔出的是外盖(装饰盖),内盖不打开”。
代金券套路里暗藏猫腻
记者注意到,这些所谓“无损”扫过积分/红包的酒,有的卖家会采用代金券的形式售卖,点开链接后有不同金额的代金券,购买须知上写明本商品仅支持到店用券。然而,当被问及是不是只能到店核销、能否邮寄问题,多数主播都隐晦提到“拍下链接联系客服,客服跟你说怎么用券”。还有的直播间则直接用“全国可拍,可游寄”,用“游”代替“邮”,暗示消费者可以邮寄。此外,有的直播间相关的门店客服,会让消费者添加其个人微信或其他方式进行平台外支付交易。

某直播间以代金券形式售卖开盖酒。当咨询客服时,则隐晦地表达让顾客加微信私聊。微信截图
9月22日,名为“高唐金百城名酒批发”的直播间售卖各类品牌的白酒,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反复强调,“不管拍哪个酒品牌都去拍‘小房子’里代金券1号链接,370元下单380元的代金券”“一箱酒省10元,拍完找客服”。而记者联系直播间链接的客服咨询,客服则立即回复“+个/”(意为加微信联系),并附上一张带电话号码的图片。记者添加微信后,咨询圆习酒价格及拍哪个链接,客服回应“没有原箱,都是开箱酒,原盒原瓶,一箱400元,三箱1150元,不用拍券,直接少转10元”,此外,该客服还报价38度剑南春水晶剑1680元/箱,并说明“去盒,原封瓶,装饰的盖子换了一个,内盖没开,原封的”。
近年来,网购“跳过”平台私下交易引发的纠纷不少,一些消费者在网络电商平台看中商品后与经营者沟通期间,被诱导添加个人微信或其他方式进行平台外支付交易,此类行为脱离了平台的监管和保护,如果出现合法权益受损,也会造成维权难的现象。
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直播带货消费提示提到,“警惕通过个人社交账号、临时链接等非正规渠道进行的交易,不要轻信和点击来源不明的购物链接。建议全程在直播平台内置购物系统完成交易,切勿脱离平台进行私下转账交易。”
事实上,一些直播间利用所谓的代金券,实际成了换盖酒或者开瓶酒等非原厂出厂酒流向市场的一个渠道。而这些酒在直播间中,主播仅强调低价,比如38度剑南春水晶剑在某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售价近2300元/箱,差价达600多元。
9月19日,在某视频平台名为“不够卖3.0”的店铺,主播举着标识牌称“官方大额补贴仅一天,普郎(郎牌郎酒)750元/箱”,这一价格远低于某电商平台郎酒官方旗舰店普郎近1200元整箱的价格。该直播间售卖的红15(郎酒红花郎15)券后一箱1820元,也低于上述旗舰店约千元。
不少网友留言千元差价引发网友质疑,对于为何不挂酒链接而是代金券,该主播解释称因为挂的是本地生活团购只能上券,如果是酒的链接挂小黄车,像普郎酒要卖到1150元,“酒厂有控价举措,厂家审核人员看到这个图片和价格都不会让上这个价格,会影响他们旗舰店的生意,他们是不允许的,只能放代金券。”
然而,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该店铺“不够卖3.0”是否为开盖扫码酒时,客服人员仅回应“酒体不接触空气”“盖子牙齿完好”,在记者进一步追问是否为拔头酒时,客服人员仍隐晦表达称“这个酒有内盖外盖,走过活动了,要不然也卖不了这个价,不刮码也参加不了厂家活动。”
还有不少网友在直播间质疑是否为开盖酒、是否发的是原箱等,上述店铺主播则回复称“原箱的,但参与不了厂家的一些活动了,看不到‘谢谢惠顾’了,自己喝、请客喝可以,但不适合送人,这样说你能明白吗,酒水啥情况得讲清楚。”这些含糊不清的表达,实际对于消费者而言,难以真正明白是不是为开盖酒、扫码酒。
此外,还有直播间主播在回应网友为何不上产品链接而上代金券时,该主播称“有商家授权可以上产品链接,没有商家授权只能上代金券”。据了解,酒厂给渠道的官方授权书有助于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更好辨别产品真伪,而没有授权的产品也意味着存在假冒的风险。
开盒开盖酒存食品安全风险
酒业人士老张曾谈及为何不少卖家售卖开盒酒、开瓶酒时称,一些名酒的厂家设置的区域限制,如河南的酒商不能将其代理的品牌酒卖到山东,酒商为防止被厂家查到串货,就会换瓶盖、刮码;还有酒厂会对旗下一些品牌做宴席活动,商家将宴席活动的酒瓶盖回收,可向厂家兑换现金,而有商家为了套宴席费用,就将本来做宴席的酒通过破坏包装并换盖销售;还有一些酒品牌有积分或者红包,比如习酒此前曾做过双向红包(即商家和消费者都可以扫码领红包),酒商可以将红包扫走后折下红包钱再卖开盖酒,这些开盒开盖酒,本质上都是破坏了商品原包装,而通过线上售卖则隐藏着巨大风险,因为包装破坏后无法验真伪,且酒体也存在被更换的可能。
今年以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以及消协接连发布购买开盖酒的消费提示。其中,今年1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山西省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出提醒,开盖酒、换瓶酒、光瓶拆分酒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一方面是质量无法保障,瓶装白酒产品瓶盖被打开,酒体便失去了原有的密封保护,容易受到空气、灰尘、微生物等污染源的侵袭,可能导致酒液变质,产生有害物质,极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白酒一旦开盖或拆掉外包装将导致产品和质量无法溯源。个别不良商家为获取高额利润,会假借开盖酒名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真假难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四川省消委会律师顾问团律师王轶此前表示,开盖酒、光瓶酒销兜售行为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重损害市场秩序,助长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
今年以来,新京报记者持续关注开瓶、开盖酒线上售卖情况。此前在传统电商或者二手交易平台搜开盖酒仍有部分店铺售卖。随后,多家平台开始对开瓶开盖酒加大管理,目前记者搜索开盖酒发现,这类现象已有明显减少。不过,近段时间,则出现了在直播间以团购代金券形式隐蔽售卖开瓶开盖酒的现象。
酒商刘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许多店铺之所以采用代金券,是因为这种形式变相降价,不会影响产品挂牌价。代金券本身也是一种引流到店的工具,然而,利用代金券售卖开盖酒、开盒酒等产品,甚至有的代金券并未标注产品名称以及是否为开盒开盖酒,暗藏高风险。“团购代金券一般是服务本地,到店核销,这种扫码后的开盒开盖酒通过邮寄,厂家不易查到产品流通到外地,规避了因串货受处罚,规避了因低价售卖被指扰乱市场。但对消费者而言,这也暗藏酒质开盖后受破坏或者假酒巨大风险。”
近年来,多家酒企针对开盒开盖酒发布声明,其中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5月6日和9月3日连发声明,在市场巡查维权中发现,有不法商贩利用非法手段破坏公司产品包装(开盖、换盖)进行再次销售等不法行为,涉嫌制售假冒产品以及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严重损害了公司及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提醒消费者,有商家故意破坏产品包装(开盖、换盖)进行再次销售的产品非属公司原装产品,对此类产品该公司不承担售后服务及质量保证责任,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将由销售者承担。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钟兰安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销售开盖、换盖等破坏商品行为违反了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可能造成产品受到污染,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属于违法行为。即便告知消费者开盖、换瓶、去包装等,商家也不能免责。上述违法行为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执法部门应当予以严厉打击。消费者依然可以要求卖家退款和给予相应的赔偿,若造成了消费者的人身伤害,理应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