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及副主题“减糖控体重护牙促健康”,再次提醒我们: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搭脉中国牙科经济产业晴雨表的13家口腔连锁上市公司的“成绩单”成色几何?在最新报告期内,约66%的上市口腔企业营收过亿,大部分企业通过降本增效、重新规划经营重心的手段实现了扭亏为盈、利润大涨或者亏损收窄的局面。
数据显示,按口腔医疗服务收入的金额来看,收入最高的是通策医疗,其口腔医疗服务收入约13.45亿;收入最低的是中玒口腔,其口腔医疗服务收入约2378万元;大众口腔今年上半年口腔医疗服务收入减少明显,各项业务出现全面衰退。华齿口腔、可恩口腔和德伦口腔上半年业绩都出现了下滑。
“牙茅”要深耕长三角市场
“牙茅”通策医疗在口腔行业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受种植牙集采等影响,虽然风光不及当年,但通策医疗的营收基本盘在业内还是相对较稳的。报告期内,通策医疗实现收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2.68%。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3.67%。
截至2025年上半年,通策医疗旗下运营医疗机构89家,拥有专业医疗人员4452名,配置牙科诊疗单元3100余台。口腔医疗门诊量达到173.2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从业务板块来看,通策医疗的种植、正畸、儿科、修复和综合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55亿元、2.29亿元、2.36亿元、2.30亿元和3.9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0.02%、7.75%、-1.48%、3.59%和2.44%,正畸业务表现尤为突出。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能保持稳健增长,核心得益于三大需求驱动:一是人口老龄化催生大量缺牙修复的需求;二是青少年错颌畸形呈现 “高患病率、低就诊率” 形成显著治疗空间;三是居民对口腔健康和美观的需求不断提升,大家更追求 “牙齿好看”。
今年上半年,通策医疗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数字化正畸领域,其种植牙业务增长近乎停滞,基础医疗业务展现出较强的抗周期能力,成为稳定营收的重要支柱。
“走不出浙江”是困扰通策医疗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来自浙江省内的收入达13.23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 91.36%,较2024 年的89.86%不降反升;而省外收入仅有1.25 亿元,占比 8.64%。为了突破这一现状,通策医疗决定通过加码收购来扩大省外市场份额。
在公布半年报的同时,公司宣布拟以4600万元收购上海存济口腔门诊部100%股权。标的是上海通策口腔医院的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与通策一致(均为吕建明),属关联交易,医院坐落于上海通策大厦。此次收购上海标的,被市场解读为 “深耕长三角” 的信号。也有投资者担忧,上海口腔医疗市场虽然消费者多,但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多家本地强势机构,还聚集了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通策医疗能否取得成功还有待观察。
智能化成为大趋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期2025年口腔医疗机构的数量将达到144,500家,年复合增长率为10.4%。这也意味着,竞争还在加剧,行业洗牌正在来临。
除通策医疗外,口腔医疗服务企业中也有6家企业营收过亿,其中,大众口腔1.86亿元、可恩口腔1.7亿元、蓝天口腔1.52亿元、希玛医疗(牙科)2.37亿港元、皓宸医疗3.14亿元、牙博士8.04亿元。
口腔材料设备领域,也有5家净利润超亿元。新华医疗、国瓷材料、现代牙科、美亚光电几家行业细分赛道企业的营收分别高达47.9亿元、21.54亿元、18.5亿港元、10.23亿元。
上述企业是国产口腔“智造”的重要代表。 以美亚光电为例,当牙科CT行业中高端市场几乎被欧美日韩医疗器械厂商垄断时,美亚光电今年重磅推出了业内首款口腔影像智能体——美亚影擎,这标志着AI技术在口腔医疗行业的应用正向更高层次迈进。在近期举办的2025世界口腔医学大会上,其首款口内扫描智能体“MyScan5”也发布,旗下的美亚美牙口腔数智化云平台也开始发挥动能。
此外,口腔护理赛道也是一个万亿市场蓝海,代表公司云南白药、登康口腔、倍加洁竞争不相上下。其中,登康口腔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42亿元,同比增长19.72%;归母净利润为8515.53万元,同比增长17.59%;来自中国牙刷之都的倍加洁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17亿元,同比增长15.64%;归母净利润为4352.03万元,同比增长31.31%。2025年上半年,云南白药牙膏稳居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