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世界,清醒看自己。”这是新安股份董事长吴严明的认知方法论。在他看来,既要冷静看待化工行业发展规律,也要清醒规划自身企业战略路径。只有这样,公司才能跨越周期,赢得未来。
薪火相传一甲子,新安股份从白沙滩畔起步,手握草甘膦、有机硅两张业务王牌,沿着主营业务的方向不断夯实地基,并将藤蔓伸向世界。
去年,吴严明接棒成为新安股份董事长。面对公司已经形成的庞大“产业树”,吴严明不敢有半分松懈:依托于磷基、硅基等材料,这两棵“产业树”还能往什么方向伸展?研发成果又能在哪些土壤扎根?
在吴严明看来,制造业必须增加科技属性,而新赛道的兴起也离不开制造业。这正是发展契机。随着3C电子、人形机器人等赛道逐步兴起,公司将目光投向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从做“面粉”到做“蛋糕”
走进新安股份产品展厅,琳琅满目的应用场景令人惊叹——从消费电子领域的芯片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用硅橡胶,再到仿生皮肤的超低硬度硅橡胶,这家化工企业正在“重构”产业版图。
近年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面对化工行业周期性波动,吴严明提出“双轨并行”战略:一是主业极致化。化工行业未来或将迎来周期性复苏,草甘膦和有机硅两大基础领域,通过循环技术降本增效,以充裕现金流抵御周期低谷。二是赛道高端化。做难而正确的事,踏踏实实地做好战略布局。以化工新材料为基础的新安股份,能够“柔软”地拥抱各个行业。“如果说过去我们提供的是基础原材料,现在则要向终端化、高端化产品延伸。”吴严明形象地比喻,以前做的是“面粉”,现在要做出“蛋糕”。
在吴严明看来,化工行业虽处于周期性底部,但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为有机硅等材料创造了巨大需求空间。
聚焦于“蛋糕”,新安股份把力气用在“刀刃”上。“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有机硅需求量是13千克至14千克,是传统燃油车的3倍至5倍。”吴严明透露,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年均增长率可达30%,并已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丰田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客户的供应链达成合作。
同时,新安股份也与蓝思科技、华为、OPPO、富士康、歌尔股份等电子科技客户展开合作。
半年报显示,新安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0.58亿元。公司的有机硅产能80%用于自用深加工,终端转化率超45%,覆盖硅橡胶、硅油等3000余种产品。
从“产品出海”升级为“本土化经营”
在新安股份园区内,矗立着一块玻璃幕墙。这块采用新安材料制作的玻璃幕墙正以产品的真实姿态,接受日晒雨淋的考验。这一曝晒性能的极限测试时间是30年。
“每一个路过的新安员工看到这块幕墙,都会想起自己对产品的承诺。这不仅是对质量的检验,更是看得见、做得到的坚守。”一位新安股份园区工作人员说。
带着这份对于产品的坚守和“硬实力”,新安股份逐步布局全球市场。“公司能走多远,关键是看与谁同行。”吴严明说,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德国赢创工业集团等跨国企业合作,是新安股份优化全球产业链、开拓新市场的重要机遇。
吴严明认为,全球化已从产品出海迈向技术、服务与品牌出海,仅靠低价难以持续,唯有服务与管理并行,才能增强客户黏性。为此,新安股份整合全球资源,打通渠道与品牌,以技术和管理服务客户。
“全球化的内核是实现全球的本土化。这包括本土化渠道和品牌、本土化服务、本土化生产,也包括用好本土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深耕全球市场,优化成本与产品,并逐步建立起竞争壁垒。”吴严明说,公司围绕“一平台,四大区”,完善全球化网络布局,落实“业务+区域”的双矩阵运营管理。目前,公司全球销售网络已经覆盖130多个国家及地区。
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安股份通过本土化经营与产品结构调整,实现非洲、美洲等区域利润同比增长。其中,有机硅海外业务加速高端化转型,利润同比增长17%;弹性体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48.5%。
重构研发打造科技创新引擎
机器人灵巧手抓鸡蛋,应该用什么力度?这是仿生皮肤期望解决的重大课题。自达成战略合作以来,新安股份研究团队长期驻守在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聚焦柔性抓取与智能触控两大课题,深度“嵌入”机器人产品研发全流程。
“只有深入研发一线、紧跟客户需求,才能以市场拉动创新,实现‘科技引领下的科技与市场双轮驱动’。”吴严明说。
为了强化创新驱动,新安股份将业务划分为三条曲线:第一曲线(有机硅原料、农化原药)实施“登峰计划”,推进标准化和自动化,降本增效;第二曲线(新能源汽车、电子科技等)实施“尖兵计划”,加强研发投入、服务投入,快速发展;第三曲线(人形机器人、芯片应用、生物农药等)实施“远航计划”,加强人才团队引进。同时,新安股份将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的研发投入之比从原有的7:2:1调整为4:4:3。
研发投入持续释放新活力。2021年至2024年,新安股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累计达19.63亿元,转化率从64%稳步提升至72.85%,新产品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约7%升至10%以上。
吴严明还将目光放在组织管理之上:“创新分三个层次,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乃至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在他看来,管理的变化如水,润物细无声。公司短期依靠市场存活,中长期需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长期则依赖管理和文化沉淀。
从基础化工到高端制造,从产品出海到本土化深耕,新安股份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全球产业变革中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