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怎么建?今年工博会首设的“绿色低碳展”给所有人“打了样”。这个生态圈可以概括为“源、流、智、汇”:以清洁能源(源)为血液动力,以高效节能与循环利用装备(流)为循环系统,以数智化工业服务(智)为神经中枢,最终在零碳园区(汇)这一综合场景中实现高效协同与价值闭环。贯穿始终的,是数据要素的流动与算力的支撑,它们如同“土壤”和“阳光”,孕育着整个生态的活力。
多元互补的能源供给
能源结构转型是构建绿色低碳生态圈的动力源泉,通过新型燃料的开发,将间歇性的风光电力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化学能,拓宽绿电的应用边界。
申能集团展示的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采用生物质甲醇路线,以上海市城市湿垃圾、畜禽粪污等发酵、提纯产生的绿色生物天然气为原料,引入上海化工区3台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绿电,通过物料平衡法规模化生产绿色甲醇。
上海电气的全球首个规模化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利用风电电解制取绿氢,与农林废弃物气化合成气耦合生产绿色甲醇,实现绿电高效利用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构建了循环经济的典范。一期年产5万吨,已获欧盟ISCC认证并进入国际航运市场。
远景科技位于内蒙古赤峰的远景零碳氢能产业园,是全球首个百万吨级商业化运营的绿色氢氨项目,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项目一期工程年产32万吨绿色合成氨,已于2025年7月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绿色氢氨产业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
灵活高效的能源调度
新型储能技术是平衡生态圈能源供需的关键“调节器”。纬景储能的锌铁液流电池、电气储能的全钒液流电池提供了长时储能方案;德加能源的固态电池则代表了高能量密度的前沿方向。这些技术与数智化平台(智)结合,通过虚拟电厂等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能源的智能调度,确保了生态圈能源系统的韧性与稳定。
对于生态圈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碳排放,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提供了关键的解决方案。中国宝武展示的钢铁冶金流程耦合CCUS方案、长兴岛热电厂的全国首套10万吨级燃机低浓度烟气碳捕集装置,以及中国海油的海上封存实践,共同构成了生态圈实现“净零”排放的最后一道屏障。
高效循环构建的代谢系统
绿色低碳生态圈的健康运行,依赖于高效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循环水平,即一个优化的“代谢系统”。这要求在生产全流程中实现节能降碳,并推动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
美的楼宇科技提供数智建筑低碳综合方案,实现楼宇智慧生态集成;昊姆节能展示的利用50-90超低品位余热驱动料液浓缩技术,可减少80%运行费用;正尔智科的智能绿色节能变压器等,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智慧管理,最大化挖掘节能潜力。
在生态圈内,废弃物被视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宝武环科展示了其强大的综合环境治理能力,支撑起生态圈内的物质大循环;鑫广再生资源在报废机动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的实践(绿色拆解率超95%);英科实业打通的塑料循环再生全产业链;中器环科的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转化为生物柴油);因士科技利用工业固废制备高性能建材的技术(降碳75%以上),共同描绘了一幅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的产业共生图景。
数据与算力构筑的神经中枢
绿色低碳生态圈的构建,首先依赖于一个强大的数智化神经中枢。碳索能源自主研发的零碳园区能碳数智化综合管理系统,以AI碳引擎驱动,集成虚拟电厂等模块,实现全场景减碳10%以上;安悦节能(上汽集团)的ANYO-iEMS能碳智控平台,利用AI实现源荷联动与无人值守;易碳数科提供精准的组织碳排放核算与产品碳足迹量化服务。
生态圈的智慧运行离不开强大的算力,而算力本身也必须是绿色的。上海联通将展示其PUE低于1.2的国家级绿色智算标杆,采用全液冷、余热回收等技术,为生态圈提供高效、清洁的算力基础。云图智慧则展示PUE低至1.049的液冷技术,确保了支撑生态运行的算力基础设施的极致能效。
生态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全方位的服务护航。木马设计展示如何通过全流程设计助力产业数智化与绿色融合创新;英大碳资产提供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箱箱智能科技推动包装循环化构建低碳供应链;钛和认证与挪亚检测提供专业的认证服务,共同构建起支撑生态圈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