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8 05:05:50 股吧网页版
“贵酒”商标战终审落槌:*ST岩石败诉面临多重困局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阎娜 孙吉正

K图 600696_0

  历时近六年的“贵酒”商标之争终见分晓。近日,*ST岩石(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600696.SH)发布公告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其在与贵州贵酒集团的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中构成侵权。

  根据判决,*ST岩石需立即停止使用“贵酒”企业名称及相关商标,赔偿贵州贵酒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418.85万元,并在官网及上交所网站发布致歉公告。判决生效后,企业不仅须启动更名程序,原标注“贵酒”字号的产品亦将受到影响。对于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ST岩石而言,此举无疑是雪上加霜。

  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表示,这场纠纷的落槌,对贵州贵酒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品牌正名与捍卫,短期内有助于肃清市场混淆,长期则巩固了其作为“贵酒”品牌合法持有者的地位,为未来的全国市场扩张扫清了障碍。反观*ST 岩石,则面临系统性冲击,不仅须承担直接的赔偿和品牌重塑成本,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失去品牌标识后,如何重建经销商与消费者的信心。此外,其现有库存产品因需去除所有“贵酒”相关标识,进一步增加了产品变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六年拉锯战落幕

  这场纠纷始于*ST岩石的跨界转型。彼时正值“酱酒热”兴起,原为“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ST岩石切入酱酒赛道,将公司全称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贵酒”),试图借助“贵酒”之名实现跨界布局。该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89年的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上市以来多次更名,证券简称曾经历“福建豪盛”“匹凸匹”“ST岩石”等变更。

  而贵州贵酒早在1998年就已注册“贵酒”相关商标,其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国营贵阳酒厂。2019年12月,贵州贵酒以侵害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将*ST岩石告上法庭,双方由此展开近六年的法律拉锯,最终以*ST岩石败诉告终。

  白酒行业专家肖竹青指出,此次判决不仅意味着“贵酒”二字不得继续作为企业名称使用,原标注“上海贵酒”的产品亦须停售。由于核心产品如“天青贵酿”“君道贵酿”等带有“贵”字样,企业短期内面临包装更换、宣传物料更新及渠道标识调整等多重任务,品牌替换成本高昂。

  “‘贵酒’作为上海贵酒长期培育的核心品牌资产,此次被迫更名将导致过往数年的品牌投入大幅贬值,既有的消费者认知体系也需重建。同时,侵权定性与强制更名将不可避免地削弱其在经销商和消费者心中的合法性与信任度。在当下酱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原先依赖的‘擦边球’品牌策略已难以持续。”肖竹青强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上海贵酒官网显示“网站已关闭”,线下渠道也难觅其产品踪迹。截至2025年6月末,该公司库存商品与半成品合计达4.86亿元,占存货总额的99%。而在终审判决要求 “立即停止销售含‘贵酒’标识产品” 的合规约束下,对于后续库存如何依法清理的问题,截至发稿,*ST岩石未给予记者回复。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庞珊珊律师对此表示,*ST岩石现存含“贵酒”标识的库存产品能否继续销售,取决于判决是否设有销售缓冲期。如判决未作安排,则继续销售可能构成新的侵权。

  蔡学飞建议,*ST岩石应以合规为前提,立即停止生产并更换所有侵权包装与标识,可通过“库存折扣包销计划”与大型渠道商合作,将去包装或重新贴牌的产品以显著折扣批量出售,加速资金回笼;同时,利用线上直播等渠道,以优惠价格直接触达消费者,推动现金回流。此外,寻求战略投资者等自救措施也需同步推进,以应对后续市场风险。

  *ST 岩石陷多重危机

  从判决结果来看,尽管428.85万元的赔偿金额及一、二审合计约10万元的案件受理费对不少企业而言不算巨大,但对当前的*ST岩石仍是负担。*ST岩石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474.28万元。其在公告中坦言,该判决将 “减少本期利润”,进一步加剧资金链压力。

  *ST岩石还面临多起诉讼引发的预计负债上升。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预计负债为4263.53万元,较上年期末增加71.64%,主要系诉讼导致的预计负债增加。此外,近年来,*ST岩石出现业绩承压、返利返货无法兑现,导致经销商关系受挫,2024年经销商数量大幅减少3693家。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未再披露经销商数量。

  与此同时,*ST岩石目前还面临退市风险。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若公司2025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扣非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 3 亿元,股票将被终止上市。*ST岩石当前业绩已亮起“红灯”: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2824.96万元,同比下滑85.22%;归母净亏损6776.68万元。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营收已从2023年的16.29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2.85亿元,连续两年出现大幅波动。

  在“保壳”关键之际,2024年,* ST岩石实控人韩啸因关联公司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同年,公司董事、总经理、董秘、副总等6名核心高管在半年内离职,现任副董事长陈琪为“代行董事长职责”。

  北京圣雄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邹文武认为,从当前*ST岩石的经营情况以及白酒行业深刻变革周期的现状来看,如果其没有办法尽早完成增长换轨及新资产装入,且若管理层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困局,其很可能成为首家“保壳”失败的白酒企业。

  资本跨界“捷径”失效

  在业内看来,“贵酒” 商标纠纷的终审结果,不仅是上述两家企业的胜负之分,更成为资本跨界白酒行业、酒企品牌保护的标志性案例。

  庞珊珊认为,本案是打击“模糊性侵权”的典型案例。*ST 岩石未直接假冒,却将贵州贵酒已具市场知名度的 “贵” 字核心标识,用作自身企业字号与产品元素,借“贵州”地域关联性制造消费混淆。法院判决明确,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不受司法容忍,侵权法律风险与成本极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恶意侵权者或面临1—5倍惩罚性赔偿,既损害企业商誉,更不利于长期发展,遵纪守法才是企业长青的根本。

  “*ST岩石的败诉,标志着资本跨界白酒‘蹭品牌、走捷径’的模式彻底失效。” 肖竹青指出,白酒行业有 “三年基酒、十年品牌” 的特性,核心竞争力在于历史积淀、品质把控与渠道深耕,短期资本炒作替代不了长期品牌建设。

  回顾*ST岩石的跨界路径:2020—2021年通过收购章贡酒业25%股权、获赠高酱酒业52%股权快速构建产能,借 “上海贵酒” 名号与营销拉动销售。而贵州贵酒作为贵州省重点酿酒企业之一,成立于1950年,可年产酱香白酒7000吨,储酒能力达28000吨。2016年并入洋河股份,数十年的品牌积累成为其维权关键。

  蔡学飞指出,此案为白酒行业释放了三重明确信号:一是划定品牌竞争 “法律红线”,明确当标识(如 “贵酒”)与特定企业形成稳定关联后,其他主体不得以 “搭便车” 方式使用,直指 “傍名牌” 乱象;二是强化行业品牌保护趋势,未来名酒企业会更积极维权,同时构建涵盖多类别的防御性商标布局;三是警示跨界资本,白酒看似门槛低,实则是重投资、长周期的产业,资本需摒弃短期套利思维,回归产品本质、建立技术壁垒,而非简单投入或财务投资。

  “对于洋河股份而言,旗下贵州贵酒的胜诉稳固了其酱酒战略的核心资产,使洋河能够更清晰地通过贵州贵酒布局酱酒赛道,与其浓香型主业形成互补,强化其”双名酒“战略的协同效应。”蔡学飞表示。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此案还进一步巩固了白酒行业地域品牌保护的趋势。近年来,郎酒针对 “郎” 字商标维权、茅台 “国酒茅台” 商标争议备受关注,头部酒企正通过法律手段掌控 “茅”“郎”“贵” 等地域关联核心标识的控制权。

  邹文武认为,该案例将推动行业更重视品牌注册与专属权打造,“拥有品牌是企业长期主义的起点,未来中小酒企的命名策略会更谨慎,‘擦边球’ 名称将退出核心经营,更多具有独特辨识度、自带调性的品牌会逐渐增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