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0 15:39:10 股吧网页版
上半年销量翻倍,北汽蓝谷能否打破“增收不增利”局面?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琳琳


K图 600733_0

  销量与营收翻倍、但仍增收不增利,成为北汽蓝谷今年上半年业绩的写照。

  北汽蓝谷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营收95.17亿元,同比增长154.38%。北汽蓝谷方面表示,营收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整车销量增加。从销量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的销量为67152辆,同比增长139.73%。

  好在北汽蓝谷亏损在收窄。北汽蓝谷方面表示,下半年一方面以新产品为抓手,扩大销售基盘;另一方面,推进享界和极狐的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

  上半年净亏损23.08亿元

  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3.0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2.63亿元;整体毛利率为-5.47%,上年同期为-10.98%。不过,北汽蓝谷仍未摆脱亏损的局面,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累计亏损超过300亿元。

  北汽蓝谷近年主要业绩。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王琳琳

  对于亏损原因,北汽蓝谷方面表示,一方面,为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形势,北汽蓝谷持续强化产品布局,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快速扩张销售渠道,影响短期业绩。另一方面,规模经济尚未充分体现。

  北汽蓝谷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北汽蓝谷研发费用为10.7亿元,同比增长62.94%。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北汽蓝谷近年财报也发现,2020-2024年其研发费用从9.73亿元增长至17.6亿元。另一方面,北汽蓝谷持续扩张渠道,截至今年6月30日,享界门店超700家,极狐品牌累计运营一级门店数量370家。研发与渠道方面的投入短期内难以完全转化为盈利。

  从销量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的销量实现翻倍增长。其中,极狐品牌销量为55503辆,同比增长211.06%。不过销量的增长也离不开“以价换量”,今年2月起,极狐品牌旗下多款车型下调价格。而享界品牌销量增长缓慢,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北汽蓝谷旗下品牌在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仍相对较弱。

  此外在业内看来,目前北汽蓝谷的核心零部件依赖外部采购,由于销量规模较小导致的核心零部件等议价能力弱也影响了其净利润。

  押注享界与加码增程,能否带来新增量?

  北汽蓝谷表示,下半年将以极狐T1抢占细分市场,以增程产品上市为抓手,扩大销售基盘。同时,进一步进行享界品牌和极狐品牌的建设,持续打造差异化产品优势,提升知名度;深化供应链战略合作,同步推进销售渠道与服务网点建设。

  目前北汽蓝谷主推“双品牌战略”:极狐品牌走量,瞄准主流市场;享界品牌定位高端品牌,带动北汽蓝谷的品牌向上。

  北汽蓝谷方面曾多次公开强调“ALL IN享界”。对此,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富在今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北汽蓝谷要在组织架构、资源投入、研发投入、渠道布局、品牌共建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享界品牌,以确保商业成功。

  据悉,目前在北汽内已成立“享界事业部”。今年7月,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又一次强调称,北汽集团推进三年跃升行动,享界是行动的核心。

  8月18日,享界S9T开启预订,预售价32.8万元起,并计划年内建成数十家享界专网用户中心。

  此外,北汽蓝谷在半年报中提到拓展增程市场,将形成覆盖A级车(紧凑型车)到C级车(大型车)、纯电到增程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北汽蓝谷曾透露,极狐品牌部分产品后续将会推出增程车型,扩大产品线覆盖细分市场。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多家车企正在涌入增程赛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表示,增程车的优点明显,可油可电,没有里程焦虑,成本价格相对较低,其前景取决于市场需求。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同比增长78.7%,增速高于新能源乘用车。

  北汽蓝谷也坦言,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行业竞争态势不断升级,呈白热化趋势,同时也面临成本控制压力,短期内盈利面临一定压力。

  开源证券预测称,享界和小车定位的极狐T1都能为北汽蓝谷带来增量,“享界+极狐”新车周期开启,业绩改善可期。不过由于行业竞争仍激烈,小幅下调北汽蓝谷今年的业绩预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