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印象中,物业管理总是与“四保一服”的琐碎日常紧密相连。然而,走进北京华远新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华远控股”,股票代码:600743)旗下北京华远好天地智慧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远智慧物业”)的总部,巨大的可视化屏幕实时跳动着全国在管项目的运行数据,AI算法正悄然优化着能耗曲线,3D模型精准映射着千里之外设备的运行状态——这里更像一个科技公司的“作战指挥室”。
作为华远控股旗下承载智慧化升级战略的核心载体,华远智慧物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着从基础物业服务商向“智慧美好生活综合服务商”的深刻蜕变。面对转型的关键议题,北京华远好天地智慧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奕军在接受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专访时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转型不是目的,而是企业面对市场变化、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标准筑基:从破解行业痛点到定义未来规则
物业管理行业的数字化进程,长期被“信息烟囱”和“系统孤岛”所掣肘。不同厂商的设备接口各异,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导致消防、安防、能耗等系统各自为政,协同效率低下。这一痛点,成为制约行业向智能化、高效能跃升的关键瓶颈。
2024年,国家标准GB/T 20299.3-2024《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的发布,为行业带来了破局的曙光。华远智慧物业作为核心参编单位与组长单位,深度参与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标制定。这不仅体现了其行业影响力,更彰显了华远集团在推动产业标准化、规范化方面的战略布局。
“统一‘语言’,方能互联互通。”陈奕军道出了参编的核心逻辑。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华远智慧物业凭借深厚的实践经验,主导提出了“设备接口标准化、数据格式统一化”这一根本性原则,并牵头制定了跨系统互联的通用编码方案。同时,华远将其在设施设备管理上的探索,提炼为“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关键条款写入国标。
这绝非纸上谈兵,标准制定的过程本身也倒逼了华远内部的技术革新——公司投入资源重构了统一的数据中台,将原本分散的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等系统深度整合,形成了“中台赋能,末梢丰富”的集约化、敏捷化管理架构,为跨项目数据联动和智能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远的视野并未止步于当下。作为全国智标委的专家委员单位,华远智慧物业深度参与了更具前瞻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智慧住区应用白皮书(导则)》编制工作。
基于深入调研,华远精准指出了行业核心痛点,如“20年房龄小区人工巡检仅能发现不足30%的设施缺陷”“传统工单分配不均、跟踪困难”“老旧小区能耗管理粗放”等。
针对这些问题,华远提出了“AI+物业”的应用框架,并力推三大关键标准体系:以“缺陷识别-工单生成-作业执行-智能质检”闭环管理为核心的数据互通规范;强调“数据分级授权、操作留痕审计”的安全可控机制;以及包含响应速度、解决率、满意度等多维度的服务评价指标。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植根实践、引领未来。”陈奕军强调。华远通过深度参与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不仅为解决行业共性问题贡献了“华远方案”,更将自身实践凝练为行业通用规则,引领物业管理向数智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这正是华远集团作为国企,积极践行“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
智慧化技术实践:锻造城市空间的“智慧中枢”
标准是蓝图,落地见真章。北京金融科技中心——这座矗立于首都核心区的超5A级并通过了LEED认证的写字楼,便成为了华远智慧物业科技赋能的绝佳“试验田”与“展示窗”。这里部署的华远可视化智管平台,如同建筑的“智慧大脑”,让冰冷的钢筋混凝土焕发出数字化的生命力,其价值已超越单一项目的物业管理,成为华远集团智慧化综合服务能力的集中展示。
平台不仅是绿色低碳的“精密智控者”,运用Web GIS三维建模技术,构建楼宇数字孪生体。其中,先进的“场景模式控制”与“群智能系统”成为节能利器。前者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对空调、照明等子系统进行联合智能调控;后者将分布式计算与建筑物理场深度融合,实时优化温度、湿度、光照环境。配合智能照明、能源远传抄表及PM2.5/CO2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从能耗源头治理,显著降低运营成本,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平台还是安全韧性的“智能守护者”,利用AI赋能安防体系全面升级。AI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关键区域24小时全覆盖,具备人脸识别(支持黑白名单快速辨识)和视频虚拟周界绊线报警功能,大幅提升安全防范的实时性与精准性。高精度人脸识别门禁与在线访客管理系统,则筑起了出入安全的智能防线。
同时,它也是高效运营的“智慧指挥官”,3D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将时间、空间、人员、资产、服务、数据有机整合。管理者可通过数字孪生体直观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快速响应。“中控室可视巡查对讲功能”的试点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跨项目协同效率。
目前,平台已完成初步搭建,成功接入多个项目的视频监控及消防报警系统,正逐步深化对人员、能耗、停车、通行等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可见,可视化智管平台正成为华远集团打造“智慧美好生活综合服务商”品牌的核心技术支撑和差异化竞争力。其不仅为单个项目提供了强大的“管理驾驶舱”,更在集团层面构建了跨项目、跨地域的集中监控、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大幅提升了华远智慧物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资源调配水平。
“我们首先是让一线干部员工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其次是让大家直观感受科技带来的效率提升。”陈奕军道出转型落地的关键——以人为本,体验先行。
在此过程中,华远充分发挥了国企的组织动员、资源协调优势,快速整合安防、环境监测等跨领域资源,形成“轻资产+重能力”的协作模式,并通过“技术+标准”双轮驱动,有力支撑了“服务为本,科技为翼”的战略定位。
战略升维:构筑“服务+科技+生态”的城市运营新范式
智慧物业的实践,绝非华远征程的终点。依托上市公司华远控股的平台优势,华远智慧物业正将视野从单一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至城市级运营服务的战略高度。
“作为华远控股的一个经营单元,我们不仅要为股东创造价值,更要建立起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商业机制。”陈奕军清晰地勾勒出华远的升维路径,“我们要做好现有物业项目的经营管理,更要从城市运营服务商的高度去布局。”
这意味着,华远智慧物业的战略定位,已从传统的“成本管理者”,向着“城市服务商”加速转变。
这一转型的底气,源于其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与标准化成果的溢出效应。在《AI大模型智慧住区白皮书》中,华远制定的“三步走”战略清晰可见:2025年底实现所有在管项目智能化覆盖率超80%;2026年完成数字孪生技术在重点项目试点;2027年建成行业领先的智慧物业云平台,实现服务模式可复制、可输出。这不仅是技术路线图,更是其构筑可扩展、可持续的城市运营服务能力的基石。
华远在白皮书中描绘的“AI+物业”应用场景,如自然语言处理驱动的智能客服、整合家政养老教育资源的智慧生活平台、基于区块链的社区共享交易,以及成本仅为传统BIM 25%的Web GIS数字孪生应用,都指向一个更广阔的未来——构建安全、便捷、可持续的智慧社区生态。
“无论未来三年技术如何进步,关键还要看我们物业人是否用心,是否赋予了技术以温度。”陈奕军指出,技术的冰冷外壳下,服务的温度与人文关怀始终是核心。
从定义国家标准、破解数据孤岛,到锻造可视化智慧中枢、落地高端商业综合体标杆,再到擘画城市级运营服务的蓝图,华远智慧物业的智慧化转型之路,是一条标准引领、科技赋能、战略升维的清晰轨迹。它生动诠释了国有企业如何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服务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跃迁,如何将“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转化为服务民生、提升城市品质的具体实践。
在这个进程中,华远智慧物业的角色,也正从单一的空间管理者,向智慧城市生态的构建者和连接者演变,并成为华远集团打造“智慧美好生活综合服务商”宏大愿景的关键支撑。当物业服务被科技重塑,并被赋予城市运营的维度,其价值创造的空间正变得无比广阔。
“在上市公司这个更加市场化、规范化的平台上,我们能够更高效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与更多的优秀企业、服务商开展深度合作。”陈奕军对未来充满信心。(金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