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继今年7月4日、7月7日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
今夏全国电力负荷已三破纪录,未来还将持续维持高位。在这背后,是各地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电力供应。
电力股重演“高温行情”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入夏以来至7月16日中午,全国共有天津、冀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河南、江西、辽宁、蒙东、陕西、四川、广东等省级电网及河北南网负荷36次突破历史新高。
7月16日,国网四川电力发布消息,受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影响,四川电网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当日21时25分,四川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7224万千瓦,首次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国网陕西电力也发布消息称,7月16日16时49分,陕西电网负荷达4491万千瓦,连续三天创出新高。这一负荷比2024年最大负荷增长10%,比前一日最大负荷增长2.7%。
国网浙江电力同样介绍,7月16日中午12时40分许,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达到1.26亿千瓦,创历史新高。截至7月16日,今夏浙江已经28天用电负荷超过1亿千瓦,浙江电网正经历常态化负荷破亿阶段。
近日,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5%,气象因素对用电的影响日益凸显。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专家汲国强指出,综合来看,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在气温因素支撑下,降温用电规模将维持高位,预计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将偏紧,局地高峰时段供需紧张;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今年夏天,高温天气持续,多地连续发出高温预警。7月17日早晨,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当天全国多个省份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不少地区最高气温为37~39℃。今年以来,上海、四川、重庆、江西、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气象台已多次发布高温预警信号,一些地区最高气温已连续突破40℃。
热浪来袭,随着多地创下气温新高,电力需求也节节攀升,新一轮的电力“高温行情”已然开启。
Wind主题行业指数中的电力指数显示,今年以来已上涨2.22%。最近10个交易日的净流入额为24.44亿元,近60个交易日的净流入额达197.99亿元。与此同时,多只电力股持续高涨。
大唐集团旗下湖南电力平台华银电力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近10个交易日涨幅46.57%。此前,华银电力因受到市场追捧,股价走高,曾于7月3日、7月7日先后发布股票异常波动公告,7月4日、7月8日发布公告提示交易风险。7月以来,华银电力股价上涨了超过80%,新中港、豫能控股涨幅超40%,华电辽能最高涨幅超30%,清源股份、建投能源等均涨逾10%。
今年以来,随着电力央企密集整合资产的预期不断提振,西昌电力、乐山电力等小盘股也因有望注入电网资产,成为资金的“宠儿”。西昌电力近120个交易日的涨幅超60%。4月初以来,乐山电力已经历了三波大涨,虽然近期有所回调,但年内涨幅达142.97%,市值飙升至86亿元。
电力股备受追捧背后,是全国多地电力负荷创下新高,电力企业业绩向好。
眼下正值A股中报业绩预告披露窗口,多家发电企业上半年的发电量创下新高。另一方面,煤电价格走低,助力火电企业成本下降,为上半年业绩提供了支撑。
上海电力日前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增加4.27亿元到7.60亿元,归因于燃料成本、资金成本等持续下降。浙能电力上半年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则分别同比分别上涨4.48%和4.57%,受益于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以及新投运的火电机组发电量增长。
广发证券发布研报称,电力体制改革持续兑现预期,现货市场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将重构火电盈利模式,叠加煤价下行与市值管理举措,火电、水电板块有望成为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的优质红利资产。
多地保障性举措保供
在本轮“高温行情”背后,多地电力保供的压力陡增。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能源局紧盯迎峰度夏关键时点,制定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工作举措,指导地方做好电力保供工作。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迎峰度夏以来,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持续保持在2亿吨以上,可用天数超过30天。同时,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和现货价格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有效降低用能成本。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以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机制持续完善,我国的电网韧性不断提升,有望经受住新的考验。
在用电方面,以浙江省为例,为应对用电高峰,国网浙江电力全力挖潜省内机组、省外来电等资源,增加电力供应。上半年,浙江加快电网建设,新增并网光伏装机1220万千瓦,将在天气晴好情况下,增加午间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超过500万千瓦。
在电力交易端,为稳定保供迎峰度夏,省间电力交易和跨经营区的电力交易正在常态化。
浙江三分之一用电依靠省外输入。在前期通过中长期协议购入省外电力资源基础上,国网浙江电力积极增购西北、西南、福建等地电力,开辟黑龙江、河南、广西等新路径,进一步增加中长期省外稳定电力供给。
国网公司介绍,随着气温升高,国网经营区全网负荷快速增长。通过跨区中长期交易,今年夏季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负荷中心已达成受入交易最大电力1.65亿千瓦,同比增长8%。为应对迎峰度夏期间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可能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情况,国网公司充分发挥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枢纽平台作用,进一步挖掘交易潜力,增强区域间能源互济能力,持续扩大省间交易规模,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做好迎峰度夏交易保障工作,全力支援各省电力保供需要。
南方电网就已开始支援国家电网华东区域电力保供。
政策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提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在今年年底前,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方案结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跨电网经营区交易近期、中期和远期工作目标。今年,将在年度、月度、月内、现货等交易周期,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有力支撑度夏期间电力保供。
根据方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自7月1日起至9月15日,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超20亿千瓦时电能,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其中,广东送福建预计8.92亿千瓦时,云南、广西分别送华东6.26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