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7月15日电(谈瑞)7月14日晚间,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酒店”)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锦江酒店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亿元至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约4.48亿元至4.88亿元,同比下降52.81%至57.53%。
关于本期业绩预减,锦江酒店解释称,主要原因是2024年上半年,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轻资产战略,提高资产盈利能力,提升主营业务经营能力和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完成了时尚之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转让,并战略性退出境内外若干物业,上述因素使去年同期产生税后非经常性收益约4.59亿元。2025年上半年无类似收益事项,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牢牢把握国内外市场形势发展的机遇,坚定推进核心战略,积极提升酒店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持续升级会员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稳步推进规模化扩张和深度布局下沉市场,努力提升经营业绩。”锦江酒店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称。
业绩预告发布后,锦江酒店(600754.SH)股价冲高回落,截至7月15日中午11:30,涨幅为0.59%,报22.31元每股。
高速扩张但越赚越少,锦江酒店“虚胖”了吗?
从规模上看,锦江酒店毫无疑问位于全球酒店集团的“第一梯队”——截至2024年12月31日,锦江酒店已经开业的酒店数量达到1.34万家,客房间数129万间。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已经开业的酒店家数计算,锦江酒店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按公司已经开业的客房间数计算,公司亦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酒店集团,仅次于坐拥约170万间的万豪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锦江酒店仍处于门店规模的扩张阶段。2024年,锦江酒店净新增开业酒店达968家;2025年全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300家,新增签约酒店2000家。
如此之大的体量,锦江酒店的经营成色究竟如何?
锦江酒店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锦江酒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3.10亿元、146.49亿元和140.63亿元,相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10.02亿元和9.11亿元。
单从2024年数据来看,锦江酒店营收为140.63亿元,同期万豪集团去年营收则为251亿美元,按汇率粗略换算后,后者相当于锦江酒店集团的约12.8倍。对比国内酒店集团,华住集团客房数量虽仅占锦江酒店的约84%,却贡献出239亿元的营收,是锦江酒店的近1.7倍。
盈利能力方面,在酒店行业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背景下,锦江酒店自有及租赁酒店以及特许经营及管理酒店的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均有所减少,而成本则相对稳定,加之酒店物业处置收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收益金额变动较大,总体而言锦江酒店的利润水平在行业内并不算高。
海外业务毛利更高,能否靠出海“扳回一局”?
早在2015年,锦江酒店就通过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进入了欧洲市场。随后,其又将铂涛集团、丽笙酒店集团纳入旗下,在欧洲、亚洲等市场开疆拓土。
到2024年底,锦江酒店的海外酒店网络已经覆盖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遍布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其中在法国有773家酒店,在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有128家酒店,在亚洲、美洲和非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有270家酒店。
锦江酒店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锦江酒店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分别为34.81亿元、42.95亿元、42.56亿元,分别占到同期总收入的30.8%、29.3%、30.3%。
“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增加资本投资,提升管理成本效率,优化财务资源配置,进一步发展并扩大海外业务。特别是,我们拟通过酒店装修、会员体系升级、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及加强人才储备以提高我们海外酒店的盈利能力。此外,我们计划通过优化债务结构来降低财务成本,从而实现我们海外利润的增长。”锦江酒店表示。
锦江酒店之所以对海外业务押下重注,依据之一在于其境外酒店的毛利率高于境内酒店。
数据显示,锦江酒店的毛利及毛利率于2023年及2024年在中国及海外分别呈现不同趋势。
在中国市场,由于商务旅行需求下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且消费者信心减弱至更理性谨慎的消费行为,锦江酒店在中国的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42.52亿元减少14.9%至2024年的人民币36.19亿元,毛利率由2023年的41.1%减少至2024年的36.9%。
但与此同时,其海外毛利在2023年及2024年分别保持在人民币17.34亿元及人民币17.83亿元的相对稳定水准,毛利率也分别保持在40.1%及41.9%的相对稳定水准。
冲击酒店业“A+H”第一股,出海野心与业绩压力凸显
作为中国酒店行业的领头羊,锦江酒店早在1994年就已经登陆B股市场,随后又在1996年成功于A股上市,是中国最早上市的一家酒店集团。
登陆资本市场20余年后,锦江酒店再度冲击港股IPO,谋求成为国内首家“A+H”双上市的酒店集团。
有趣的是,锦江酒店的控股股东锦江资本,曾于2006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而后在2022年5月正式从港股退市,并与锦江酒店进行吸收合并。
6月4日,锦江酒店披露董事会决议公告显示,公司关于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已获董事会全票表决通过,同时聘请毕马威担任审计机构。
随后在其发布的关于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刊发申请资料的公告中,锦江酒店表示,当前该赴港上市计划仍处于初期阶段,后续将综合考量公司现有股东权益以及境内外资本市场状况,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H股上市相关事项后的24个月内,择取合适的时机与发行窗口完成上市工作。
关于此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的用途,锦江酒店明确表示将用于三大方向:拓展海外业务版图、偿还银行贷款以及补充营运资金。具体而言,用于资本支出及相关开支以加强公司的海外酒店业务,并实现整体资产价值升值;用于海外整体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构建一体化的酒店管理平台;升级智能化运营及财务系统;建立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及优化客户界面,改善成本效益、营运效益及客户满意度;用于偿还公司的部分高利率银行贷款;用于营运资本及一般公司用途。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锦江酒店的这一资金规划,一方面凸显了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的战略野心,另一方面也侧面折射出其在当前业绩层面可能面临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