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荆淮侨)戴德梁行10月16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酒店业市场投资与价值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最新数据,中国三星级及以上星级酒店总量达5620家,各档次酒店经营数据呈现差异化特征。在酒店行业步入存量竞争时代的背景下,需进一步聚焦成本端优化,通过精细化运营持续挖掘盈利潜力。
据戴德梁行统计,截至2024年最新数据,中国三星级及以上星级酒店总量达5620家,各档次酒店经营数据呈现差异化特征:其中五星级酒店736家,平均入住率约62.5%,平均房价约755元/房晚;四星级酒店2073家,平均入住率约59.1%,平均房价约423元/房晚;三星级及有限服务酒店2811家,平均入住率约62.1%,平均房价约345元/房晚。
报告显示,从已开业酒店数量维度看,截至2024年,国内头部酒店集团格局清晰,锦江集团以13416家位居第一,华住集团紧随其后,首旅集团位列第三。收入表现上,锦江集团与首旅集团2024年的收入规模与2023年基本持平,而华住集团在行业整体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表现尤为突出。从收入结构看,三大集团的收入均以“自有及租赁”模式为主(占比最高),但不同集团该模式的具体收入占比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各集团运营重心的分化。
戴德梁行认为,当前中国酒店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时代,随着运营体系日趋成熟,入住率、平均房价、平均每间房收益等核心经营指标,与城市等级、酒店档次的关联愈发紧密。但行业整体仍面临经营毛利润率(GOP)偏低的问题,实际投资回报或未能匹配投资预期。在此背景下,酒店行业需在稳步提升收入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成本端优化,通过精细化运营持续挖掘盈利潜力,最终实现酒店资产价值的有效提升。
戴德梁行北京估价及顾问服务部主管、资产证券化业务负责人杨枝表示,中国酒店业已进入存量时代,运营成熟但利润承压,需靠专业资产管理提收益——既优化底层资产质量,也丰富酒店融资选择。期待未来权益与债务型融资齐头并进,更看好国内酒店私募及公募REITs的广阔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