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ST新潮(SH600777,股价4.10元,市值278.82亿元,下称新潮能源)控制权之争,或迎来终章。
10月12日晚间,新潮能源发布一则重磅公告,宣布其在美国涉及的3起诉讼案件,经各案原告及反诉原告撤诉,均已终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距离公司新控股股东“伊泰系”与原管理层就核心海外资产控制权发起诉讼,仅过去3个多月。
一位长期关注新潮能源的人士表示,这一戏剧性的转变,或意味着新潮能源近乎全部身家的美国油气资产控制权警报已解除,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也同步“剧终”。
此前,尽管伊泰B股已于2025年5月底通过要约收购,以持股50.10%的比例成为新潮能源的控股股东,并于7月完成了对董事会的改组,但权力的交接一度陷入僵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潮能源99.99%的资产位于美国,核心命脉系于美国子公司,因此,对美国子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成为新旧势力争夺的焦点。原任董事刘珂、刘斌、李鸣等人被罢免后,随即在美国三州发起诉讼,使得这场控制权之争由国内的会议室延伸至海外的法庭。
这场跨国诉讼风波一度引发市场广泛忧虑。在9月19日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多位远道而来的中小股东最关心的问题便是“现任董事会是否已经掌控海外资产”。如今,3起诉讼全面撤销,是否意味着新任管理层已全面完成对上市公司及海外资产的掌控?10月13日上午,新潮能源证券部门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对于公告中没有提及的内容,不方便表达我的主观意见,还请理解”。
不过,就在诉讼终止的当天(10月9日),新潮能源新一届董事会便火速召开会议,全体董事一致通过了更换美国子公司董事的决议,并已完成全部更换程序,新任董事已正常履职。
3起美国官司全撤诉
根据新潮能源于10月12日晚间发布的《关于涉及诉讼的进展公告》,此前在美国涉及的3起诉讼案件,均已因原告及反诉原告撤诉而终止。公司方面明确表示,3起案件的终止“不会对公司损益产生负面影响”。
这场曾引发投资者高度关注的跨国诉讼风波,始于新潮能源新旧管理层的权力交替。
2025年7月,新潮能源完成董事会换届后,新一届管理层于美国时间7月28日,通过子公司浙江犇宝罢免了原任管理层核心人员刘珂、刘斌及李鸣在美国子公司中担任的董事等职务。被罢免的原任董事随即在美国多地法院提起诉讼,不认可被罢免的决定。
根据新潮能源公告披露的细节,这3起案件的核心脉络清晰地指向对美国子公司控制权的争夺。
案件1于2025年6月30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商事法院受理。该案当时由伊泰B股为保全和保护上市公司位于美国的资产,在董事会换届前提起,申请了临时限制令,并将上市公司、12家附属企业及原任董事刘珂、刘斌、李鸣等人列为被告。董事会换届后,上市公司已被从被告名单中撤销。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本案原告撤回起诉,案件终止。
案件2于2025年8月4日在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受理。原告为刘斌、李鸣,被告为新潮能源附属企业浙江犇宝及新任董事等。此案被新潮能源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视为关键诉讼,因其将对美国子公司中最为重要的Xinchao US、Surge Energy等公司的董事任职资格作出判断。在该案中,上市公司附属企业对原任董事提出了反诉请求。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本案原告及反诉原告各自撤回起诉及反诉,案件终止。
案件3于2025年8月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克拉克县第八司法区法院受理。原告为刘珂,被告同样为浙江犇宝及新任董事等。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本案原告撤回起诉,案件终止。
从8月初发起诉讼到10月初全面撤诉,这场围绕核心资产控制权的法律战在短期内迅速平息。
对于10月12日晚间披露的诉讼进展情况,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一位长期跟踪新潮能源的资本市场人士表示,这或许意味着新潮能源前任、现任管理层对控制权的争夺宣告结束。
火速更换子公司董事
在法律层面的障碍被清除的同一天,新任董事会迅速采取行动,以巩固其对核心资产的控制。
“关于海外资产的相关事件,三个诉讼已经撤诉,法院也确认了这个事情,所有美国子公司的董事已经完成了更换。”10月13日上午,新潮能源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根据公告,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也即3起诉讼同日撤诉的当天,新潮能源“召开第十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全体董事一致通过决议,决定了美国子企业董事更换事宜”。公告进一步披露:“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所有美国子企业的董事更换程序已完成,公司通过附属企业任命的美国子企业新任董事已正常履职。”
“无缝衔接”的操作,与此前新旧管理层交接时的僵局形成了鲜明对比。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新一届管理层在8月13日接收原北京办公室时,“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无一人到场配合,未与现任管理层进行工作交接”。
彼时,海外资产的失控风险是悬在所有投资者头上的一把利剑。在9月19日的股东大会上,面对股东对美国诉讼进展的追问,新潮能源董秘廉涛仅能表示,“公司作为美国子公司唯一最终股东的地位和基本权益无可争议”,并强调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作出的“维持现状令”强化了股东的控制权。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形势便发生了大转变。随着诉讼的撤销和美国子公司董事的全面更换,伊泰系似乎终于将对新潮能源的控制权从纸面上的投票权,落实到了对核心经营资产的实际掌控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鉴于新潮能源的境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高达99.99%(2025年半年报数据),掌控了美国子公司,就意味着掌控了公司的命脉。
不过,尽管控制权之争或已尘埃落定,但新潮能源的未来并非一片坦途。公司股票目前仍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主要原因是2024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新一届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公告中表示,“将持续改进境内外附属企业的内部治理”。
在2025年半年报中,新潮能源表示:公司新一届董事会、管理层,已经并将继续积极采取措施,逐一认真分析上年年度报告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尽快整改此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财务报告质量。
对于“拿下海外资产的控制权,对上市公司保壳有何推动作用”的相关问题,10月13日上午,新潮能源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会将相关问题记录,并向董秘反馈。
目前来看,对于新潮能源而言,解决美国诉讼和董事更换问题只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如何理顺内部治理,并在2025年年报中取得一份“标准”的审计意见以实现“摘星脱帽”,将是市场关注的下一个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