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5 09:35:22 股吧网页版
太牛了!上海废泥浆“逆袭记”,20多个项目都在用
来源:上观新闻


K图 600820_0

  在庞大地下城建设的进程中,有一个顽固难题,正掣肘着地下空间的建设——工程废弃泥浆。

  以一条直径15米的盾构隧道为例,盾构每推进1环便会产生超500方泥浆。

  如何让工程废弃泥浆拥有更好的“归宿”?隧道股份城建物资依托新材料科创中心打造的上海首个移动式工程泥浆资源化循环处置示范基地,正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

  该基地通过将泥浆转化为低碳新材料——流态固化土,成功实现了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做到了泥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点浆成金”实现废弃泥浆循环再利用

  行业数据表明,上海每年约产生3000万方工程废弃泥浆,若将这些泥浆堆积起来,足以将4200个标准足球场灌满至1米高。工程废弃泥浆也被认为是最难再生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其特点是稠度大、自然脱水难、污染易扩散,既不能直接排放,又难以自然沉降。

  海量的泥浆如何绿色、高效处置,是一个巨大难题。传统泥浆处置方式多采用“无害化填埋”方案,即把泥浆脱水干燥压成泥饼后进行填埋。但这一方案能耗成本极高,且存在环境污染风险。

  对此,隧道股份城建物资提出了“点浆成金”的解决方案。“我们研发了一种低碳型土体硬化剂,只要将废弃泥浆与土体硬化剂搅拌结合,就能让泥浆转化为可供工程施工使用的流态固化土。”隧道股份城建物资新材料产业化事业部总经理李欢欢表示,流态固化土可无缝填充排水管沟槽、建筑顶板、地下空间等多种用途。

  而要把废弃泥浆成功实施资源化转化,其工艺步骤也相较传统无害化处理方式简单得多:废弃泥浆先通过设备预处理为参数合格的标准泥浆,再通过精准计量与土体硬化剂结合,最后通过高效混合搅拌制备成流态固化土。

  “整个生产过程无其他废弃物产生,也避免了泥浆脱水等高能耗工艺环节,真正达到了泥浆100%资源化、低碳化利用的目标。”李欢欢说。

应用于上海地铁等重大工程建设

  相比较行业中同功能型材料,隧道股份城建物资研制的流态固化土,之所以可以更低碳地消纳工程泥浆,主要源于其自主研发的低碳型土体硬化剂。

  “这是一种可替代水泥的新型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不含水泥熟料,制备过程无需高温煅烧,只要按一定比例把它与泥浆充分拌合,即可将泥浆制备为工程所需要的同步注浆材料和回填材料。”李欢欢表示,制备完成的流态固化土具有抗渗性好、性能稳定等特点,特别适宜于回填工程领域应用。

  目前,隧道股份城建物资在上海多个盾构隧道建设现场打造移动式的工程泥浆资源化循环处置示范基地。“每个移动式泥浆处置点每小时可消纳泥浆100方。”李欢欢表示,由工程废弃泥浆制备而成的流态固化土,已陆续运往21号线一期工程等20余个项目中,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

  隧道股份城建物资也正筹备建设标准化的集中资源化处置工厂,届时将可以更高效地实现泥浆资源化利用,让“灰头土脸”的泥浆真正实现新生。

“垃圾分类”让建筑废弃物各归其所

  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样遵循分类处置、物尽其用的原则。

  “就像是社区的垃圾分类,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建筑垃圾也分为工程泥浆、工程渣土、装修垃圾等等,不同类型的废弃物拥有与其特性相匹配的新生之路”。隧道股份城建物资副总经理翁健表示。

  例如在河道清淤和生态治理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底泥,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城市环境通过让底泥经脱水、微生物处理,转化为安全种植土,实现污染废弃物的无害化循环利用;又例如工程中废弃的“干垃圾”——废弃混凝土,隧道股份城建物资将其回收、破碎、筛分后成为再生骨料,再配制为再生混凝土,这种绿色建材已成功应用于房屋建设、基础垫层等多种场景;以及交通工程中产生的废弃沥青、塑料、橡胶料,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则可通过先进工艺资源化为性能优良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实现交通领域废弃材料的闭环利用。

  正是通过这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类别的精细化“分类”处理,结合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隧道股份为每一种主要的建筑废弃物都找到了高效、环保的资源化利用路径,让原本成为负担的废弃物变身为有价值的资源,显著降低了环境负荷,为上海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贡献了重要的产业实践和技术支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