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推动各行业智能化升级,而算力作为AI技术的关键支撑,其传统算力中心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能,需通过物理方式散热,不仅能耗高,还对降碳目标与周边环境不利。
对此,隧道股份上海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上海能建”)首度将LNG冷能与AI智算中心耦合,依托辽宁营口LNG接收站冷能利用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构建“LNG冷能发电+燃气电厂+智算中心”三大系统的耦合方案,以零下162的LNG冷能为智算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降温”,一举解决“北方地区LNG冷能利用难”与“智算中心散热难”两大跨行业痛点。
LNG冷能发电是利用LNG气化外输过程中产生的冷能发电,若可利用冷能以100%效率转化为电力,每吨LNG可折合发电量约240度。但在寒冷北方,传统冷能发电技术因冬季海水温度过低无法实施,且LNG接收站需开启SCV气化器,反而增加能耗造成浪费。
为实现冷能“冬夏无休”、余能“吃干榨净”,隧道股份上海能建依托隧道股份双碳科创中心,携手中汇港投能源、大唐国际等合作伙伴,在LNG冷能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中取得重大成果,创造性提出“LNG接收站冷能利用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该方案以辽宁营口LNG接收站冷能利用项目为依托,实现三大系统耦合,用LNG高品质冷能供给燃气电厂和智算中心冷却系统,同时燃气电厂和智算中心的余热反哺冷能发电装置,既降低气候对冷能发电装置的影响,又减少智算中心能耗、提升燃气发电效率,不仅破解北方LNG接收站冬季冷能利用困局,更以“冷能—绿电—算力—余热”闭环模式,为“双碳”背景下能源系统循环革命提供可复制的上海样本。
在项目开发中,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低温发电技术、智能物联控制系统和余热回收技术,助力营口LNG项目成为国内首个LNG冷能综合利用、燃机发电、智算中心耦合的冷热电综合利用项目。
经测算,该项目冷能转化率从传统12%大幅提升至15%,每年可实现冷能发绿电2400万度,绿色节能近1亿度,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还首次构建“冷能发电→绿电供算力→余热反哺发电”耦合的绿色产业链,其中智算中心耦合冷能利用后PUE(电能使用效率)≤1.18,可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授牌。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将为全国LNG接收站提供可复制范本,带动600亿级低温装备产业市场发展。
目前,隧道股份上海能建作为主编单位之一,受邀参与国家能源局立项的全国首个冷能利用领域国家行业标准《LNG冷能发电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同时,其作为主要起草成员单位主编的《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程T/SHJNXH 0018-2025》《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系统调试导则T/SHJNXH 0017-2025》等相关标准已发布实施。这些标准将为LNG冷能发电项目设计提供明确方法指导,填补国内冷能发电领域设计规范空白,对推动项目设计自主可控、促进国内形成系统冷能发电技术体系、推进LNG冷能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