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携手并肩,稳固奶业上游,筑牢发展根基,共同开创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日前举办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上,30家乳品企业代表宣读倡议书,从稳定生乳收购、深化产业协同、加大金融支持、强化技术帮扶、保障质量安全、扩大精深加工等方面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彰显行业决心。
产能供给质效双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十四五”期间奶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就。产能供给实现质效双升,安全底线全面筑牢,科技驱动产业升级,消费信心全面重塑,品牌矩阵构建竞争优势,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融合发展格局成型。
“2024年,全国存栏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7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奶牛平均单产9.9吨,较上年提高0.5吨;规模牧场99%以上配备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原料奶生产100%实现机械化挤奶。”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说,奶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产能随市场需求小幅缩减,规模化养殖比例进一步提升,产业综合素质持续增强,乳品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沈建忠介绍,转型升级驱动节本增效成果显著。2024年,进口苜蓿干草109.53万吨,比2018年减少20.1%;全年审批种用奶牛进口1.11万头,比2018年减少66.4%。随着智慧养殖、装备升级推进,绿色转型加快,融合发展产业新格局逐步形成,南北产区协同,特色奶彰显区域优势,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覆盖80%的产区,“奶农办加工”等模式推广。企业竞逐共促行业竞争力提升,大型集团领航,中小企业和家庭农场实现差异化发展。
专家认为,当前奶业发展面临着结构性挑战与机遇。挑战主要是消费潜力释放不足,城乡差距制约市场扩容;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压力持续加大;利益联结机制待完善,产业链协同效率偏低。挑战中蕴含机遇。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乳制品作为优质蛋白重要来源,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转;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市场开拓提供政策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科技突破创造条件;新发展格局为品牌国际化带来新空间。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说,需要密切关注消费、奶价和生鲜乳供求等。建议奶牛养殖企业积极去产能,提高后备牛的留养标准。未来5年至10年奶牛养殖转型升级,除了继续提高技术水平、控制产能建设增速外,还要加强行业战略研判。
推动产加销一体化
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毕美家认为,当前奶业已迈入新阶段,养殖端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型,加工端向数智化、集群化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程度达65%。但产业链仍面临利益联结松散、养殖抗风险能力弱、产品结构单一、消费场景固化等问题。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奶业产加销一体化战略发展方案》明确,到2030年,奶业产加销一体化覆盖率突破75%,形成以加工企业垂直一体化为主、家庭牧场直销一体化为辅的多元协同发展格局。
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刘春喜说,要激活创新驱动力,开拓增长新局面。长期以来,奶业发展受到周期波动影响,而奶业深加工就是穿越周期、破解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一方面,当原奶出现阶段性过剩时,通过深加工把过剩原奶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这不仅拉长了产业链,更提升了价值链;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级,依托深加工技术,能开发出更多量身定制的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伊利多年来在奶业深加工领域持续布局,取得多项技术创新成果,正陆续转化成产品。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表示,14亿多人的全生命周期营养需求,特别是“一老一小”群体的健康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要求行业不仅要提供基础营养产品,更要开发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需求的精准营养解决方案。行业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针对孕产妇、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人群,推出多元化产品。这既顺应了消费升级趋势,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未来,要持续深化推动乳制品从基础营养向精准营养升级,让奶业在服务国民健康中发挥更大价值。
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说,当前,B端(企业端)乳制品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以茶饮、咖啡、烘焙等为代表的新消费市场乳制品需求量巨大,B端市场规模近千亿元,但70%至80%的份额被进口乳企占据。通过加强与B端客户合作,扩大国产乳制品在B端的使用,加速推动市场扩容,是乳制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君乐宝目前已与茶饮、咖啡品牌开展战略合作,扩大乳制品销量。未来,将加速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深加工要效益。
专家认为,要全面推动我国奶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能有效调节、利益科学分配和风险合理共担的可持续发展。
挖掘乳品消费潜力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表示,当前我国乳品消费市场面临消费者乳品营养需求认知不足、养殖生产加工水平与社会需求适配度不高等挑战。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奶制品结构优化与消费拓展新路径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超过47公斤,干乳制品比例提升,奶制品结构更加合理,消费业态更具活力。
在结构优化和消费拓展上,奶酪被业内寄予厚望。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认为,奶酪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丁钢强认为,中国人均奶制品摄入量较低,与普遍存在的乳糖不耐受现象有直接关系,而奶酪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据介绍,奶酪是一国奶业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当前,我国奶酪产业初具规模,推动奶酪发展进入更高层次恰逢其时。奶酪是使用原料奶最多的品类之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原料奶季节性、区域性供需不平衡问题。奶酪是奶制品中技术含量高、精细化深加工难度极大的品类,发展奶酪产业有利于提升奶业供应链及生产技术水平。
“作为新兴的奶制品,丰富奶酪产品体系,可以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奶酪企业妙可蓝多创始人、CEO柴琇表示,奶酪品类创新扩容具有广阔空间,妙可蓝多将加大纵横两大维度的发展,纵向深耕技术,横向扩容品类。
从行业整体来看,如何扩大乳品消费?陈萌山建议,整合科普资源、创新科普形式,提升国民对乳品营养的认知水平;加强传统渠道建设、拓展新兴渠道、优化消费场景,优化乳品市场流通与消费场景;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升乳品加工水平、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