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8 17:36:20 股吧网页版
杭州银行率先发布业绩快报 上半年净利润大增16.6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600926_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广州报道 上市银行半年度业绩预告正式开启!7月17日晚间,杭州银行率先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成为A股首家披露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根据同花顺的数据,今年银行半年报将从8月8日开始披露,常熟银行饮“头啖汤”,成为第一家披露半年报的银行,中农工建四大行的半年报将在8月30日当日一起发布。

  四大行将于同日披露半年报

  业绩快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0.93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62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6.67%。

  业务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杭州银行总资产达到2.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贷款总额为1.0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7%;存款总额为1.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7%。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保持在0.76%,拨备覆盖率为520.89%,较上年末下降了20.56个百分点。另外,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74%和14.64%,分别较上年末提升0.89个百分点和0.84个百分点。

  公告提示,本次快报所载2025年半年度主要财务数据为初步核算的合并报表数据,可能与最终公告的杭州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数据存在差异,但预计上述差异幅度不会超过10%。

  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沪深交易所2025年半年报预约披露时间表已经更新,其中披露时间最早的是常熟银行, 将于8月8日披露。其次,江阴银行将于8月16日披露半年报、江苏银行、平安银行则同时将半年报披露时间安排在8月23日。工农中建四大行选择在8月30日同一日披露上半年的成绩单。

  浙商证券分析师梁凤洁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上市行归母净利和营收降幅有望收敛,主要考虑息差降幅和非息降幅均有望收敛。他预测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9%,降幅环比收窄0.8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5%,降幅环比收窄0.7个百分点。

  梁凤洁建议用牛市思维看待和参与本轮银行股重大级别行情,当下不是行情的下半场,而是长周期的开始,趋势的力量(低利率大时代+人民币资产重估)是本轮行情的底层逻辑,“时间的玫瑰”是本轮行情的选股思路。

  天风证券认为,相对于其他板块,银行板块具有明显的高股息、分红稳定的特征。从投资角度出发,通常作为防御板块以提升安全边际,仍具相当投资吸引力。银行股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压舱石”,进可攻、退可守,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从今年股价走势来看,银行板块整体行稳致远。

  此外,还有机构人士指出,在目前的“资产荒”加剧叠加政策红利持续加持下,银行股或成为投资“新宠儿”,险资配置的确定性增强。

  “未来银行投资策略更需‘见微知著’,即更需重视行业基本面的边际向好迹象:首先,负债成本预计将持续改善;其次,资产收益预计将趋于平稳;最后,资产质量预计将维持稳健。”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杰表示。

  红利行情或仍然持续

  截至7月17日,银行板块市盈率约为6.8倍,市净率则约为0.77倍,市净率水平比过去92%的时间高。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的分析师宋劲的观点认为,银行股的上涨受到长期配置型资金的持续推动。

  宋劲表示,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申万银行板块上涨34.4%之后,年初至今申万银行板块再度上涨18.1%,考虑到申万银行板块在沪深300指数中15.7%(2024年:13.0%)的权重占比,意味着去年和今年沪深300的涨幅(14.7%和2.3%)中,银行板块贡献约30.6%和125.7%。他认为与欧美科技股带动市场上涨的行情不同,A股的上涨主要驱动力来自银行板块,而银行股的上涨受到了长期配置型资金与市场维稳资金的驱动。

  他认为对于长期配置型资金而言配置银行的逻辑为:(1)银行股的股息在无风险利率大幅走低后变得更具吸引力,截至7月11日申万银行指数的静态股息率仍高达4.9%,且派息率稳定高于29%,而目前十年期国债利率仅为1.67%,银行股息具有吸引力;(2)在银行经营从扩张转入稳定期后,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渐改善,预计ROE下降速度将放缓且有望在10%附近企稳。此外,加码化债政策正逐渐改善投资者对银行不良贷款压力的担忧。

  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也表示,仍将继续看好A股红利策略的中长期配置价值。结构上,银行板块中长期受益于增量资金的逻辑不变,但短期估值已修复较高,另外建议关注潜在的结构性扩散方向(保险/煤炭/钢铁/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建筑材料/食品饮料等)。

  亦有券商人士指出,当前银行股的整体估值相对偏高,股价“不算便宜”。

  该人士表示:“近期银行指数回撤幅度较为明显,后续应关注宏观经济震荡、不良资产潜在暴露风险、息差压力可能加大的情况。”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