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常德澧县盐井镇,湖南的第一口盐井——“红一井”终于喷出了汩汩卤水。没有路、没有车,钻机设备全靠人拉,这口“红一井”,终结了湖南近代不产盐的历史。
从不产盐到产盐、从产盐到产好盐、从产好盐到用好盐,以一粒食盐起家,迈向钠电、纤维等新兴产业,雪天盐业正书写着一个传统企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新故事。
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湖南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雪天盐业董事长马天毅直言:“未来我们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朝着‘建设一流盐化企业’和新能源材料创新者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守“盐”主业:迈向“三个一百”
走进雪天盐业总部大楼的展品馆,入门可见一块形似水晶的圆筒状盐结晶体,这块井矿盐采自地下数百米。从井矿盐到纯度在99.6%及以上的精制盐,雪天盐业的制盐史正是半部我国近代盐业发展简史。
建设一流盐化企业,盐业始终是雪天盐业的基本盘。据马天毅介绍,公司目前正锚定“三个一百”目标:总资产超100亿元、品牌价值118亿元,以此为基础力争实现市值超过100亿元,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定以盐及盐化工为主业。
雪天盐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业务规模上,更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规模方面,该公司日均产量约2.2万吨,坐拥湘衡盐化、湘澧盐化、重庆湘渝盐化(索特盐化)、江西九二盐业、河北永大、雪天技术等6家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技术方面,全国首条井矿盐零添加独立生产线、首个高端副品牌“松態997”等无不彰显了技术“含金量”,其中“松態997”产品纯度99.7%,超国标优级品0.6个百分点。
据了解,雪天盐业已经研发生态井矿盐、生态海湖盐、海藻碘盐、低钠盐、活水盐、岩晶盐、绿色精制盐等系列中高端食盐,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此外,为更清楚了解客户用盐需求,提供从“知盐”到“选盐”再到“烹盐”的专属服务,雪天盐业以DeepSeek大模型为技术底座,打造的首个盐科普AI智能体——“盐知晓”。“盐知晓”AI助手未来将以“独有专业知识库”“专属健康控钠美食家”“全场景智能生活助手”三重身份,悄然融入居民生活,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科技创新力量。
马天毅表示,“十四五”期间,在原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公司将全面实现“新三大转变”,即由区域性公司向全国性公司转变,并走向国际市场;向“聚焦资源、以盐为轴,一体三翼、两轮驱动”新产业格局转变;由传统国有企业向国内一流现代化企业转变。
跨界转型:从“盐”到“电”
作为湖南盐业集团旗下子公司,雪天盐业被誉为“中国盐改第一股”,是全国盐业第一家产销一体、跨省联合的行业龙头公司,已从湖南走向全国,正从国内走向世界。
站在新质生产力转型的新起点,雪天盐业以一粒食盐为基,延伸出一条通向新能源领域的变革之路。
盐业与新能源电池产业在资源、技术等方面具有天然共性,雪天盐业进军新能源产业可谓绸缪已久、厚积薄发。2022年,该公司投资美特新材,瞄准了钠电池正极材料赛道。马天毅介绍道,此举意在抓住新能源细分赛道钠电池正极材料产业机会,结合公司常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实现从盐到盐化工再到钠电的蝶变。
数据显示,美特新材在电子烟电池细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0%,钠电正极材料实现吨级销售,建成1条锂离子、2条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试线,5000吨钴酸锂扩产项目顺利投产,产能达7500吨/年。
“未来我们将加快推进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化、系统推进盐穴综合利用等新型储能产业。”马天毅表示。
产业拓展:从“盐”到“纤”
拥抱新兴产业发展机遇,雪天盐业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更大布局正悄然展开。
今年7月,雪天盐业、复旦大学技术团队、长沙麓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在盐业集团总部大楼举行湖南未来纤维研究院(下称“未来纤维研究院”)股权协议签约仪式,共同研究探索纤维电子器件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其中,雪天盐业首期出资5100万元,持股51%。
雪天盐业加码新材料领域下定决心、投入资金。雪天盐业发布公告称,若未来纤维研究院以后需要进行增资扩股,该公司董事会授权雪天盐业的出资金额为不超过3亿元(含首期5100万元),授权期限为三年。
马天毅表示,未来纤维研究院将以“研发—中试—产业化”一体化为建设路径,重点攻关智能纤维材料的量产工艺、性能优化等核心技术。未来纤维研究院的组建,将为雪天盐业在新能源领域带来深远的战略意义,为公司拓展能源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契合公司新能源转型发展需求。
从地下盐穴的储能转型到实验室里的钠电材料和纤维材料,雪天盐业的新质生产力转型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创新、变革永远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不竭动力。
据了解,雪天盐业未来还将以掌握产业价值链为目标,沿核心主业盐及资源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同时抓住价值创造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打造全国盐行业跨界转型的“湖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