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8 18:44:50 股吧网页版
专访中海油胡森林:“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能源治理的三重意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本届链博会共设置先进制造、绿色农业、数字科技、健康生活、智能汽车、清洁能源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展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最新成果和经验。其中,清洁能源链展区以“源网荷储”为逻辑展示了清洁能源从供给到消纳的全周期产业链,吸引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参展参会。

  7月17日,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森林在链博会展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将在全球能源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不仅能推动全球能源治理机制的多元化构建,也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能源合作平台,而且可以打造全球能源合作多方互利共赢的可借鉴样板。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耕细作,形成了亚太俄罗斯战略起点区、中东核心枢纽区、非洲延伸发展区和拉美主力拓展区四大油气合作区。目前,中国海油在1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有油气资产,产量占比达65%,在圭亚那、伊拉克、尼日利亚等地建成投运了多个标志性项目。

  “我们在圭亚那获得超百亿桶世界级石油大发现,过去短短六年间圭亚那油气产量从零起步,一跃成为拉美第四大产油国,未来油气勘探开发仍有巨大潜力。”胡森林说,“根据圭亚那政府、圭亚那项目作业者埃克森美孚计划,至2030年圭亚那总产量将翻一番至130万桶/天,中国海油海外投资效益将继续增加。”

  作为国家能源行业的“三桶油”之一,中国海油在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领域多向发力,并积极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

  胡森林表示,近年来,中国海油牢牢把握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如今,公司在深水勘探、碳捕集技术及海上风电等方面已具备较强竞争力。例如,“深海一号”能源站实现1500米深水油气田开发,全球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为周边油田群提供清洁电力。此外,今年5月投用的珠江口盆地海上CCUS项目,预计未来10年回注超百万吨二氧化碳,助力原油增产20万吨。

  海外油气项目往往资金需求巨大、投资周期较长,还容易受到能源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中国海油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对此,胡森林强调,公司坚持“危地不往,乱地不投”原则,有效抵御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国际油价宽幅震荡等市场波动的风险。当前,公司加快推进圭亚那、巴西等核心低成本项目建产、上产,同时,稳步推进非核心资产处置和退出,持续优化全球资产组合。

  展望未来,胡森林表示,中国海油将继续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深化油气资源合作和技术输出,助力全球能源治理多边化。公司将坚持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海上风电、LNG及CCUS等低碳技术布局,构建可持续发展资产组合,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海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果

  《21世纪》:中国海油在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在当前地缘政治和能源市场波动的背景下,这些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胡森林:中国海油积极贯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在11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持有油气资产,建立形成了“一带一路”亚太俄罗斯战略起点区、中东核心枢纽区、非洲延伸发展区和拉美主力拓展区四大油气合作区,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产量占比达65%,建成投运圭亚那Stabreok项目、伊拉克米桑油田、尼日利亚OML130项目等一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重大标志性项目。在圭亚那获得超百亿桶世界级石油大发现,过去短短六年间圭亚那油气产量从零起步,一跃成为拉美第四大产油国,未来油气勘探开发仍有巨大潜力。

  当前,“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稳定有序运营。中东、非洲等资源富集国家处于全球地缘政治敏感区,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易受区域地缘政治大环境的波及和冲击,是合作的主要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能源治理的作用

  《21世纪》: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角色?中国海油计划如何进一步深化与共建国家的油气资源合作,以保障能源安全?

  胡森林:“一带一路”倡议将在全球能源治理中起到三重作用。一是有望重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长期以来,全球能源治理的主要话语权掌握在少数国家及其主导的机构手里,“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制定《“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促进全球能源治理单边向多边合作迈进。二是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能源合作平台。通过《“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行动计划》,推动共建国家技术、产能合作,加速发展绿色能源。三是打造全球能源合作多方互利共赢的可借鉴样板,发挥良好示范作用。在巴基斯坦、缅甸、柬埔寨等共建国家以项目合作等形式,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海油积极贯彻“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共建国家油气合作深度、广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上游聚焦四大油气合作区,优化油气资产结构,构建可持续发展油气资产组合。坚持油气专业技术合作,不断拓展共建国家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带动专业技术产业链“走出去”。坚持海外上下游协作、国外资源国内市场联动,加强原油、LNG资源池建设,提升中国海油在全球油气贸易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话语权,保障开放条件下国家能源安全。

  “国之重器”展现中国能源工业先进生产力

  《21世纪》:中国能源工业的技术实力近年来显著提升,中国海油在哪些领域(如深水勘探、碳捕集技术)具备全球竞争力?

  胡森林:中国海油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全力推进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深海一号”能源站建成投产,具备了1500米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和深水深层勘探开发技术能力。“海葵一号”“海基二号”陆续投产,填补了我国导管架固定平台开发300米级水深油气田的能力空白,开创了中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新模式。以“璇玑”旋转导向、“海经”海洋地震采集装备、耐温350摄氏度海上稠油热采电潜泵注采一体化技术等为代表,形成了完整的海洋能源技术和装备体系。“海油观澜号”深远海漂浮式风电、LNG“绿能港”“冷能产业链”、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转化技术等在各自领域都具有技术优势。

  《21世纪》: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共建项目输出这些技术?

  胡森林:一是通过上游项目带动技术合作。在拉美巴西、非洲莫桑比克等作业者深水项目,通过上游与技术服务一体化,实现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合作。在圭亚那等非作业者项目,积极参与项目技术交流,展示综合能力,争取合作机会。

  二是加强中东、东南亚等重点区域的合作力度。这些地区油气技术合作已经具有较好基础,“璇玑”等产品逐步进入高端市场,重点做好由单个产品向全产品线迈进。

  三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加强低碳能源技术合作。巴西海上风电、东南亚LNG和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综合利用等具有较大市场需求。

  《21世纪》: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海油如何平衡传统油气业务与新能源技术(如海上风电)的研发与应用?这对能源行业整体有何启示?

  胡森林:中国海油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的“双碳”行动方案,始终坚持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构建海上新型供电体系助力油气绿色生产。在渤海油田实施岸电工程,实现了海洋油气开发清洁电力替代。建成世界首座为周边油田群供电的深远海半潜式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日均发电量6万千瓦时。二是利用末端固碳、以碳促产。今年5月,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已投用,未来10年将规模化回注CO2超100万吨,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中国海油持续探索融合发展的“海油模式”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顶层设计是基础。坚持技术引领,牢牢把握“当前主业”油气增储上产和“未来方向”油气开发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目标。二是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如岸电应用工程,海上油田高效设计、绿色建设新模式等围绕主业大力开拓融合发展的新场景、新模式。三是围绕培育发展新型产业长期布局。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大湾区首个百万吨级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持续推进的渤海中部海域CCUS项目和大亚湾区CCS/CCUS集群都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前瞻性部署。

  海外投资经验谈

  《21世纪》:面对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中国海油如何通过国际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是否考虑通过并购或战略合作来对冲低油价风险?

  胡森林:中国海油坚持“危地不往,乱地不投”,有效抵御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国际油价宽幅震荡等市场波动的风险。持续完善海外资产布局,稳步推进非核心资产处置和退出,加快推进圭亚那、巴西等核心低成本项目建产、上产。

  目前,通过资产成本结构优化,加拿大、伊拉克等作业者项目持续降本,海外桶油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海外资产对市场波动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同时,保持与圭亚那、巴西、尼日利亚、乌干达、澳大利亚、印尼等项目伙伴的长期紧密合作,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21世纪》:回顾中国海油过去在海外投资中的得失(如尼克森并购案),你认为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为未来国际化布局提供借鉴?

  胡森林:总体上讲,中国海油海外投资是成功的。我们可以看看两组数据:第一组是海外投资净利润、现金流持续多年保持“双正”。圭亚那等并购带来的资产结构优化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组是圭亚那等优质资产仍具有巨大发展空间,根据圭亚那政府、圭亚那项目作业者埃克森美孚计划,至2030年圭亚那总产量将翻一番至130万桶/天,中国海油海外投资效益将继续增加。

  结合中国海油海外投资历程和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经验:一是要着眼于长远,油气项目有其行业特点,投资大、技术门槛高、市场影响明显,立足当下是发展根基,布局未来是发展动力;二是要保持战略定力,自主勘探和并购是国际石油公司两条最为重要的发展路径,缺一不可;三是要把握准行业发展趋势,包括区域趋势、技术趋势,过去十多年全球油气大中型发现较为集中分布在大西洋两岸深水区,是深水勘探开发技术、地质认识创新趋势的结果,中国海油抓住了这个趋势;四是要紧跟时代要求,从早期资源获取驱动,到当前高质量发展,顺应时代才能做好投资管控,把握投资方向。

  未来国际能源合作的趋势

  《21世纪》:你对未来全球能源合作的趋势有何看法?

  胡森林:未来国际能源合作主要趋势有四点:

  一是国际能源合作区域性更加明显。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能源主导”战略下,油气已经成为美国推动“逆全球化”的重要工具。“美国-欧洲”跨大西洋能源关系加强,美国将逐渐替代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中的供应地位。“俄罗斯-亚洲”南向、东向能源关系呈现持续“向东看”。中东能源合作成为全球能源调节器。

  二是资源国合作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资源民族主义抬头,非洲、拉美和亚太地区出现新一轮资源民族主义的趋势,政策走向是强化资源主权、控制资源流向、提升资源价值等。

  三是能源安全关切和经济发展愿望为能源合作创造机会。一些新发现油气的重点资源国家加快油气发展的愿望较为迫切,如苏里南、纳米比亚;传统的发展中油气生产国出于经济增长等现实考量,油气投资需求较强。

  四是能源转型领域合作趋势不变,但节奏可能降缓。全球低碳领域合作机会保持增长,一些国家利用能源转型构建贸易壁垒的法律条款逐渐增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期影响可能将逐渐显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