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向炎涛
“中国海油的生存之道就是时刻在为低油价做好准备。”8月28日下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举行2025年中期业绩交流会。会上,公司管理层就上半年国际油价下跌对《证券日报》等媒体做出回应称,公司倡导“穿越牛熊”的生存战略,不依赖高油价,不追求投机,致力于打造基础稳固、抗风险能力强的“百年老店”。
油价波动仍坚持回馈股东
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宽幅震荡,布伦特原油均价同比跌幅15.1%,中国海油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8%。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海油拟向全体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含税),股息支付率达45.51%,较去年同期的40.3%提升了5.21个百分点。
“这对于公司来说实属不易。”中国海油管理层表示,公司通过精益管理和综合生产,提高了派息率以回馈投资者,充分体现了公司一贯坚持的高质量发展和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今年年初公司制定了未来三年股息支付政策。无论油价如何波动,公司回馈股东的态度和做法始终一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根据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投资机会及同业对比情况,结合现有股息分配政策,合理确定派息水平。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油桶油主要成本为26.94美元/桶油当量,较去年同期的27.75美元/桶油当量下降2.9%,这体现了中国海油坚持低成本发展战略的成效。
中国海油管理层表示,低成本是公司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桶油成本管控直接促进了运营效率提升。下半年公司将继续通过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精益管理与流程优化、产量规模增长摊薄成本,以及优化投资结构和源头管理降低后期摊销等多方面措施,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保障高质量发展。
谈及国际油价波动,中国海油管理层表示,作为勘探开发生产型上游企业,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储量、产量、成本、安全和油价五大关键因素,其中油价对当期利润影响显著但属不可控因素。公司始终为低油价环境做好准备,不断夯实基础、提升储量和产量,以保持竞争优势。目前公司拥有充裕的现金流,这使得公司能够在低油价周期把握并购机会,寻求海外优质资源。
新能源发展坚持效益优先
当前,传统能源企业纷纷加速绿色转型。中国海油管理层介绍,公司计划到2025年获取500万千瓦时至1000万千瓦时新能源资源,目前已完成目标获取,各项任务按计划推进。
海上风电项目中,“海油观澜号”平稳运行,福建粤东、海南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已开工建造,预计明年投用。陆上风光项目方面,公司充分利用自有陆岸终端和井场,建设分布式光伏,重点解决自用电需求,降低外部用电。公司坚持有效益的投资原则,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推动海上风电全流程降本,提升项目竞争力。
谈及绿色转型,中国海油管理层表示,传统能源企业需顺应绿色转型趋势,公司初期新能源发展侧重与油气业务融合,通过绿色能源使油气生产更清洁,经济性测算显示该替代方案可提升油田收益,实现绿色转型与经济效益双赢。
与此同时,公司坚持有效益地发展新能源,避免盲目投入,未来将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积极布局具有护城河效应的新能源产业,打造除油气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的新能源发展不以规模为首要目标,而是更注重质量与能力建设,未来将加强相关研发投入,并积极参与全球新能源发展。”中国海油管理层表示。
提升天然气产量占比
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油天然气生产势头强劲,产量同比大幅增长12.0%,国内外产量均超过历史同期最优水平。
对此,中国海油管理层表示,上半年天然气产量主要得益于“深海一号”二期和渤中19-6等项目的产能强劲释放。随着国内南海西部、渤海等地区气田产能的逐步释放,天然气产量占比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持续提升。
中国海油管理层表示,发展天然气业务是公司的既定战略之一。相较于原油项目,天然气具有稳产周期长、采收率高和作业成本低的特点。公司在国内天然气销售以长协合同为主,价格相对稳定,有助于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当前全球天然气市场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价格体系,不同市场中天然气价格,尤其是LNG现货价格,受供需关系、季节性极端天气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从中长期国际趋势来看,预计未来几年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将略有下降。
“公司发展天然气业务并不以削弱原油业务为基础,原油仍是发展重点。在持续推进原油业务的同时,天然气作为一项重要业务同步发展,旨在适度提升天然气产量比例,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在天然气定价方面,公司依托相对稳定的销售框架,既能维持较好的销售价格稳定性,也可通过关联方机制寻求市场最优价格。”公司管理层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