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据工信微报消息,按照《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关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目前,继中国电信之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基础电信企业也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优化卫星通信市场准入,强化全链条监管与安全保障,促进我国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网络强国、航天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9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已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随着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将有利于形成适度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格局,推动卫星移动通信服务更易触达普通用户。同时,基础电信企业与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协同联动将更加紧密,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国电信于2023年9月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截至2025年4月,中国电信联合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中兴、三星等主流品牌,已推出约30款支持手机直连卫星功能的终端。
据中国电信卫星公司介绍,手机直连卫星的核心价值在于“无界覆盖”与“关键时刻救命”的双重属性,尤其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它是安全高效发展的“安全网”与“效率引擎”。通过卫星通信,在户外旅游场景,导游可以掌握团队位置,遇险时快速求救,降低旅游事故处理成本;在物流运输场景,荒漠、海洋等无信号区的车队可以实时调度,降低断联导致的运输延误风险;在应急救援场景,户外作业人员遇险时可以一键求救,保障生命安全,减少企业用工风险;在远程科考场景,极地、山区科研团队野外可以实时沟通,提升勘探效率。
8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为广大地面移动通信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话音、短消息业务。鼓励电信运营商依托低轨卫星互联网,在话音、短消息业务基础上拓展高速数据服务,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天地融合发展。
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专家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传统上国内的运营商主要是通过租赁卫星资源来开展相关服务。中国星网、垣信卫星等作为低轨卫星资源拥有者,未来也会作为新兴运营商成为市场参与者。由于地面网络已经非常强大,预计未来各方可能会形成一种相互合作、渗透的关系,好比“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此前,我国已建立起天通、北斗两大自主高轨卫星系统,分别侧重于提供卫星通信服务和导航定位功能。上述专家分析说,理论上三颗高轨卫星就能实现全球覆盖,一颗卫星的使用寿命可达15年左右,但其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低轨卫星数量多、轨道低,受部件可靠性、大气阻力及成本制约,设计寿命较短,但灵活性高,可以随时补星。随着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起来,我国的高中低轨卫星将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的服务能力,扩大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