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3日从权威渠道获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已先后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正式开展手机eSIM运营服务商用试验。其中,中国联通于9月初率先获批,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紧随其后于10月落地,标志着eSIM技术在国内正式突破物联网、智能穿戴领域边界,迈入手机端商用新阶段,为数字经济终端连接创新按下“加速键”。
10月13日晚间,运营商官微陆续官宣:
· 中国移动:证实已获商用试验批复,用户可前往线下营业厅办理手机eSIM业务,或登录中国移动App查询就近办理网点,第一时间体验无实体卡的便捷通信服务。

· 中国联通:明确此次获批是其在eSIM领域十年技术积累的里程碑成果。

作为国内eSIM“先行者”,中国联通的布局可回溯至2015年:当年启动核心技术研发,2018年率先推出eSIM可穿戴设备业务,后续逐步拿下物联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多场景许可。截至目前,其已累计适配终端75款,覆盖消费电子、工业互联、智慧出行领域,服务用户超百万。此次手机eSIM业务落地,更实现eSIM“全场景业务闭环”,将为用户带来“免插卡激活、多设备协同、全球无缝漫游”体验,推动个人终端向“轻量化、多模态”演进。
中国联通13日还披露关键数据——截至10月13日,全国手机eSIM业务预约通道用户已突破5万,“联通eSIM选择更随心”服务页面持续高热度,直观反映用户对无卡通信的迫切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苹果在2025年9月秋季发布会上推出的iPhone Air机型,因取消实体SIM卡槽、仅支持eSIM激活,其中国官网已同步标注“业务处于商用试验阶段”,明确用户需前往中国联通线下自营营业厅完成身份核验即可激活,成为此次商用试验的代表性终端案例。
业内人士认为,三大运营商获批后将加速推进系统优化与业务准备,未来用户将逐步享受到远程开卡、多设备无缝切换等更便捷的服务,进一步释放eSIM技术在个人通信领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