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落下帷幕。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影”)出品的《志愿军:存亡之战》等5部影片斩获评委会特别奖、最佳录音奖与最佳摄影奖等9项大奖,成为本届金鸡奖的“最大赢家”。
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龙头标杆,中国电影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多元的业务生态与前瞻的技术布局,始终引领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航向。
近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与上海证券报联合开展的“我是股东”活动,带领投资者走进这家电影行业巨头,实地探寻其在艺术与科技融合之路上的匠心深耕。
艺术为笔专注做强电影主业
走进位于北京怀柔杨宋镇的中影制片厂,三座镌刻着“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工农兵雕塑静静矗立。那熟悉的标志,承载着几代观众关于光影的温暖记忆。成立于1949年的北京电影制片厂,便是中国电影的前身。
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公司等8家单位整合组建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业务版图涵盖影视制片、发行放映、进出口及电影科技研发。2010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7家战略投资单位发起设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时光流转至2025年6月21日,为聚焦电影主业、繁荣产业生态,推动集团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全新姿态续写光影篇章。
中国电影始终以精益求精的匠心,书写着一个个鲜活的时代故事。中国电影董事长傅若清坦言,近年来,创作者如何精准对接观众需求,如何用优质作品传递情感价值,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中国电影将持续深耕重要选题与重点项目创作,以头部影片激活市场活力,让影院成为承载文化消费的重要阵地,践行‘兴产业、强市场’的生态价值与历史使命。”
中国电影董秘、副总经理卜树升给出的一组数据,印证着其主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30部电影,累计斩获票房122.51亿元,占全国同期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32.79%;在国产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公司出品占据半壁江山。
得益于暑期档《南京照相馆》《志愿军:浴血和平》等重点影片的票房口碑双丰收,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营收12.12亿元,同比增长35.61%;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63.17%。
针对中小投资者关切的创作方向问题,中国电影副总经理高山表示:“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开发为主,通过选题规划与市场调研的双向赋能,动态优化投资逻辑,尤其注重在题材与类型上的创新引领。”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影近期完成新一届董事会换届,并首次组建了董事会艺术委员会。这支由39名董事及外部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涵盖电影创作全领域,将为公司战略规划、项目开发提供专业支撑,既是把控艺术品质的“军师联盟”,也是规避创作风险的“排雷部队”。
卜树升透露,备受全球影迷期待的《流浪地球3》已顺利进入拍摄阶段。中国电影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拓展中国科幻电影的矩阵版图。
科技为墨激发产业持久活力
“电影是民众重要的线下娱乐消费形式,我国电影行业具备广阔的长期发展空间。”中金公司研究部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张雪晴的判断,道出了行业共识。但与此同时,面对多元线下娱乐的分流,以及年轻人“15分钟速览一部电影”的碎片化习惯,如何吸引观众重返影院,成为摆在全行业面前的现实挑战。
中国电影给出的答案是:既用好内容直击观众内心,更以硬科技升级观影体验,让电影屏幕释放出电视、手机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中国电影持续领跑高格式电影技术发展,在放映技术领域不断突破,自主研发的CINITY LED放映系统更填补了行业空白。
在中影制片厂15号摄影棚内,布满精密孔洞的CINITY屏幕让投资者驻足端详。“传统影厅的声音从四周音箱传出,难以营造沉浸式效果,而这款CFL-20S 20米CINITY LED透声屏,通过特殊孔洞设计让声音直接从屏幕传出,实现声画精准同步,带来更震撼的视听感受。”工作人员称。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国内已开业CINITY影厅达218个,其中包含42个CINITY LED影厅;已上映的CINITY版影片累计446部,其中高帧率影片71部。这些以观众体验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为电影产业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电影率先布局,组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积极推动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傅若清介绍,研究院研发的多语言智能配音技术,可实现演员原声与目标语言的精准匹配。在今年深圳文博会期间,该技术曾用88种语言展示《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等影片,赢得全球影视同行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技术突破的捷报不断传来。继CINITY LED CFL-10通过全球最严格的CTP1.4.1认证后,CFL-20S又在全球率先斩获DCI CTP1.4.2+HDR认证。此外,CINITY专属摄影机已完成结构设计、主板生产及测试等全流程工作,将于2025年底正式面市。
在道具中心,多部经典影片的道具静静陈列,勾起投资者的光影记忆;在声画中心,金鸡奖获奖录音师以《志愿军》系列影片片段为例,细致拆解音轨设计的匠心。“通过调研,我们不仅读懂了爆款电影背后的服化道艺术与声画制作奥秘,更对电影科技的发展、影视工业化的进程有了真切认知。”一位投资者感慨道。
全链布局多元业态拓宽空间
如今的中国电影,已构建起覆盖创作、发行、放映、科技、服务、创新的六大业务板块,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为产业发展拓宽了成长空间。
产业基地建设是重要支撑。中影制片厂占地1092亩,拥有16座专业摄影棚,配备完善的服装道具展厅、后期制作中心及外景拍摄地,为众多影视作品提供全流程服务。2025年前三季度,中影制片厂共为302部影视作品提供专业制作服务。
面对线上流媒体的冲击,卜树升表示:“影院仍是电影价值实现的核心载体。”中国电影将通过提升观影品质、优化发行与排片、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升级服务水准等举措,让来到影院的观众都能够找到回家的感觉,让更多的观众到影院感受电影的魅力。
今年11月,中国电影市场迎来进口片热潮:《惊天魔盗团3》《铁血战士:杀戮之地》等影片票房表现不俗,《疯狂动物城2》《阿凡达3:火与烬》也已蓄势待发。
这些知名IP的背后,是中国电影数十年对进口片市场的深耕细作。日前,公司新设立进口发行分公司,专注开发进口影片市场,从加强版权投资、定制开发,到IP全链运营、衍生品推广及版权保护,围绕进口片构建全维度业务布局。
2016年,中国电影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为首家跻身A股的电影国企。在坚守光影理想的同时,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投资者利益。“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及分红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近两年分红率均超过50%。”中国电影负责人介绍,2024年度利润分配已在2025年7月实施完毕,今年底董事会将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拟定新一期三年回报规划。
“除了做好电影创作与产业本体,公司还将在增量业务上持续探索,以更好的业绩回馈信任中国电影、投资中国电影的股东与投资者。”傅若清的话语,彰显着中国电影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