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聚丙烯行业进出口格局持续重构,“内减外增”趋势显著。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我国聚丙烯进口量同比下滑6.77%,出口量则同比增长24.05%。
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创资讯”)聚丙烯行业分析师孙之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产能扩张、低价优势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成为行业加速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整体来看,下半年行业‘内减外增’趋势不改。”
市场价格下行内外价差加大
聚丙烯是一种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得到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其终端衍生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家居用品、汽车家电零部件及医疗耗材等领域。
过去,我国是聚丙烯的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但近年来,我国聚丙烯行业产能持续扩张,尤其是随着欧洲产能退出、中东出口受限、东南亚及南亚等新兴市场结构性需求短缺,引发全球聚丙烯产业链重构,为中国聚丙烯出口带来了市场机遇。
据金联创统计,2024年聚丙烯全球新增产能528万吨,其中中国新增375万吨,占比71%。2024年,我国聚丙烯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出口量达到241万吨,同比增长83.72%。
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聚丙烯市场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内外价差空间加大,内外盘延续倒挂状态,同时,由于美元汇率走强,国内买家的入市意愿被抑制,上半年聚丙烯进口规模继续萎缩。
孙之淇表示,随着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丰能源”)、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新产能逐渐兑现,国产聚丙烯供应维持宽松状态,国内石化企业出于缓解去库存压力、完成销售计划以及提升市场占有率等因素,也在主动降价出货。同时,美元汇率的高位运行也加大了出口窗口的操作空间,因此上半年聚丙烯出口市场仍保持较强势头。
后市来看,孙之淇认为,内外价差持续倒挂局面难有扭转,预计后续海外供应商对中国报价依旧有限,进口体量也将持续减量。出口方面,海运费高企背景下,远洋出口受阻,近洋出口竞争或将加剧。
广州壹通数字技术公司首席公关官罗富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聚丙烯行业进出口结构的转变,表明我国聚丙烯产品在国际市场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能够满足海外市场的部分需求,我国聚丙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在上升,这得益于国内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成本控制优势,行业正从规模扩张阶段迈向质量提升和国际化拓展阶段。
上市公司加码出口布局
我国聚丙烯产业加速向“净出口国”转型过程中,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也在纷纷强化自身产业布局,以更好地迎接发展机遇。
据金联创统计,截至2024年末,国内聚丙烯产能为4369万吨,与2023年末相比增加375万吨,同比增长9.4%,产能规模较大的新项目包括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能科技”)的90万吨聚丙烯项目、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的60万吨聚丙烯项目等。
金能科技全资子公司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能化学”)有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现阶段,国内聚丙烯生产企业正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公司依托180万吨丙烷脱氢(PDH)及135万吨聚丙烯产能的规模化优势,精准把握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结构性短缺机遇,同时布局非洲、南美及日韩成熟市场,形成多元化出口矩阵。今年以来,公司聚丙烯出口表现良好,全年出口量预计突破20万吨,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同时,多家产业链上市公司在产能扩张的同时,也在加速产品结构升级。如宝丰能源等企业通过绿氢技术、PDH一体化降低成本,巩固低价出口优势;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等企业加码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
卓创资讯分析师薛铭慧表示,7月份以来,“反内卷”竞争信号密集释放,也意在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受政策预期提振,聚丙烯商品市场整体情绪转暖。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产业链上市公司而言,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特别是注重高端聚丙烯产品的研发尤为重要,这将是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关键。